刘邦对文化的贡献(刘邦对汉文化的贡献)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09月13日09时39分34秒 295 0

刘邦对文化的贡献(刘邦对汉文化的贡献)-第1张图片

(作者刘恒心先生近照。世界刘氏宗亲联谊会元老、第一创始人、永久名誉会长)

两千多年前,东方的汉帝国和西方的罗马帝国被称为世界两座文明的灯塔,中国的汉文化和罗马文化也被誉为照耀世界文明的灿烂的明珠。汉帝国和汉文化的创始人就是出生在今江苏省丰县的汉高祖刘邦。所以历代史学家称刘邦为汉祖或汉之始祖。

所谓汉文化,即是在刘邦所建立汉朝之后而形成的具有较强生命力的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军事的、艺术的文化财富,包括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思想意识、军事科学、文学艺术等,既和古代的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又不同于古代和各个地区的旧文化,是吸收了四方百族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因子后,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风彩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在此之前的文化却不同于汉文化,也不叫汉语、汉字、汉文化,只是以各地区名称命名而已,如楚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关中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但作为汉文化的创始人刘邦,确实对汉文化的形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刘邦对文化的贡献(刘邦对汉文化的贡献)-第2张图片

(大汉壇)

一、刘邦对汉王朝的建立是汉文化产生的先决条件

刘邦对汉文化的突出贡献,在于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由此再铸了华夏大地的第二次大统一,并使这种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巩固和稳定下来,为四方百族文化的大融合提供了更大更多的有利条件,使殷周时期先民们产生的文化观念和秦之前的儒、道、法、墨四家文化互相渗透、融合,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而最终凝聚成中华民族统一的汉字、汉语、汉文化观念,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经济、思想、文教制度及伦理规范,使具有特色的汉文化,正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运行的历史轨迹,向前发展……

刘邦对文化的贡献(刘邦对汉文化的贡献)-第3张图片

(刘邦铜像)

第一、 刘邦在开创大一统国家中的文化贡献。

一个平民出身的刘邦,何以开创平民天子之先河,建立一个延续四百多年之久的大汉王朝,除客观原因外,刘邦本人的主观因素亦是不可否认的。

1、刘邦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刘邦自幼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博大的胸怀,和项羽推翻秦王朝复辟诸侯国的想法绝然不同,而在于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 在秦之前的社会,是一个封建诸侯割据、战争连绵、经济互不相通、文化难以交流、社会制度不一、族源各异、文化心态各不相同的散乱分裂的社会,严重地阻碍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尽管经过了几百年的你争我夺的战争,到战国末期由一百多个诸侯小国变成了七国相争的局面,但人民的生活仍苦不堪言,迫切希望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安定的环境。秦始皇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灭掉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本为很得民心的事,是社会的一大进步,然而,事与愿违,人民太失望了,秦王暴政,横征暴敛,穷奢极欲,酷刑苛法,正如《史记》和《汉书》所讲:(始皇)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达到诽谤者灭族,偶语者弃市的局面。在他的统一大业还未来得及完善和巩固的时候,就暴发了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六国败而未灭的贵族势力,也趁机复辟。项羽便是一个典型的复辟势力的代表。他自称西楚霸王,割裂国土,分封十八个诸侯王,把六国之后一一扶植起来,即所谓分裂天下,而威海内,政由项出(《贾谊过秦论》)这就是他的兴灭国、继绝世的旨意。他这个企图恢复诸侯割据的做法,显然是完全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

刘邦则不然,他要象秦始皇那样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王国。他目睹暴秦苛政民不聊生的政局,常说父老苦秦苛法久矣,所以不事农耕生产作业,却常常结交英雄豪杰,如樊哙、周勃、夏侯婴等。刘邦二十八岁才离丰去沛,学武打天下。他服役咸阳,看到秦始皇出巡时威武雄壮的场面后,喟然叹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汉书·高帝记》),却有取而代之的心愿。公元前209年,他以泗水亭长的身份去郦山押送刑徒,行至丰西泽中亭时,竟然不顾全家人的性命安危和个人前程,毅然将刑徒放跑了,开始了他斩蛇起义的大举,打起了红旗,隐居芒砀山中。不久攻沛,自为沛公(公为旧时有名望人的封爵,公、侯、伯、子、南,公为五爵之首,刘邦愿为天下最著名的人物)。之后,他利用贤才武将,历尽艰苦,消灭了秦朝。进咸阳时,却重宝财物不取,只将宫中户簿律令图籍令萧何收之,可见其有建立统一王朝的志向。正如《史记•高祖本记》中,范增对项羽所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如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他南征北战,身负百余处伤而毫不畏惧,终于由弱变强,由败转胜,消灭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然而他并没有高忱无忧,为了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大汉王朝,他极力反对郦食其的分封王侯的建议,却逐一又消灭了各国的复辟势力,终于实现了灭群雄而定一尊的心愿。公元前202年,正式建立了一个全国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汉皇朝,实现了取而代之的梦想。可以想象,若是项羽取胜的话,那就仍然会是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汉王朝当不复存在,既然如此,又何以谈得上汉语、汉字、汉文化呢!

2、有卓越的军事文化才能

刘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他那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和战略思想及灵活的战略战术,亦是汉军事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首先说刘邦的攻心战。刘邦打仗作战,从不强攻硬打,他曾说:宁斗智,不斗力。他利用仁、义、道德之伦理观,以正义舆论感化降服人们,实为高明之作战方略。初起入沛时,不去攻打,却用箭投书,规劝守城将士及城中父老曰: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史记•高祖本记》)。果然,守城将士,大开城门迎邦为沛令。还有,刘邦入咸阳的约法三章和对秦朝官吏的案堵如故皆得秦人的拥护,唯恐沛公不为秦王。秦王子婴投降,多人劝刘邦杀之,而刘邦却说:始怀王遣我,因此能宽容,且已降服,又杀之,不祥。然而,之后不久,秦王子婴被项羽杀害,并火烧阿房宫,三月火不灭(《高祖本纪》)。项羽诛杀义帝,而刘邦却亲为义帝发丧,兵皆缟素,并袂而大哭,哀临三日(《汉书》),使刘邦大得民心,于是纷纷投向刘邦,拥护刘邦战胜项羽。刘邦还善于运用舆论宣传的方法,顺应民心之大理,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壮大自己的力量。刘邦西进灭秦多是宣传暴秦苛政,民不聊生,天下共诛之类理论。公元前208年,招降了南阳重地郡守崎,并封其为段侯,使各地的秦吏闻之大喜,不但不抵抗,反而诸城未下者,闻声,争开门而待(《汉书•高帝纪》),所以比项羽早入关中一个多月。从张良、刘邦施用的四面楚歌之策,也可以看出刘邦的攻心战术的高明。

再者,刘邦常用声东击西,避强就弱的游击战和蘑菇战术。刘邦运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安定了项羽东归之心,却自汉中入武关,很快平定了三秦,开始了大规模的反楚战争。刘邦在进驻彭城不久,遭到项羽的强烈反攻,几乎达到全军溃散,本人被俘的境地。刘邦采用声东击西、真真假假的策略,先攻武关,引项羽南去,以使汉军守地荥阳、成皋守兵得以休息,既解除了项羽对关中的威胁,又降服了项羽第一强将九江王黥布和诸多兵士,增强了刘邦的实力。实为一举三得的调虎离山之计。

刘邦在与项羽的战争中一贯采用你逼我跑,你退我追的游击战,一直把数倍于己力的项羽拖垮,弄得项羽筋疲力尽,处于十分孤立的境地,最后,项羽乌江自刎。

刘邦对文化的贡献(刘邦对汉文化的贡献)-第4张图片

第二,刘邦在巩固大一统的汉王朝中的文化贡献

1、完善了汉朝的政治制度。为了巩固和完善这个大一统的汉王朝,以便更好地吸收百族文化为其所用,必须有一个健全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刘邦令萧何定法律,叔孙通定朝仪,张苍定历法和度量衡,韩信定军法,把文字、伦理道德、车辙等都做了统一的规定叫作书同文,行同伦,形成了汉朝一整套完整的法律和文化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即郡、县、乡、里、亭、什、伍的行政管理制度,并有一套完整的选举、任免、升降、奖惩法规和财税、徭役、兵役制度。这种郡国制政体代替了以前的分封制政体,将社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种完善的中央集权政体,作为一种文化模式,一直被封建王朝所继承,甚至影响着世界和当今之社会。它的细密而完备的法律制度,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也促进了四方百族文化的迅速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汉文化体系,既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保障了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2、制定了正确的民族关系政策。刘邦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也创造了一种和平友好的模式。他以恢宏的气度,四海一家的心态,顺应历史潮流的政策,奠定了我国封建国家处理国内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基本开放的格局,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西汉初年,刘邦在对匈奴的战争受挫以后,接受娄敬的建议,毅然采取了和亲政策,创造性地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理想的模式。其后,汉朝在处理国内民族关系时曾广泛地推选了这一政策。如王昭君和呼韩单于的联姻,刘细君和解忧公主的远嫁乌孙,对稳定社会和加强友好交往起到别无替代的作用,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留下千古佳话,也为后来的历代皇朝所继承。同时也促进了各方文化教育的融洽和科学文化知识及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如汉文化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对他们的政治制度和文字及科学技术、生活习惯、礼仪道德等都起了非常大的影响和作用。

总之,汉帝国的建立是汉文化教育赖以产生的先决条件,各种典章制度的制订又是汉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政治基础。

刘邦对文化的贡献(刘邦对汉文化的贡献)-第5张图片

二、刘邦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是汉文化产生的物质基础

1、刘邦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质。刘邦既信奉法家思想,也更信奉道家学说,因为他出生在道家的发祥地楚国,连他部下的大将大臣也大都熟悉。道教始祖老子说:至致至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各甘其实,美其服,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升平现象,刘邦及其大臣都很向往。于是便提出了无为而治的基本指导思想。其表现就是休养生息的经济发展政策。

无为而治的基本意思就是:(1)使人民安居乐业,清静自持,不多欲妄为,不巧取豪夺,政出民心,不强加于民。(2)慎用刑罚,以无为清静导民自化。(3)顺其自然,不违反客观规律,也不随意改变成规。(4)提倡节俭,反对奢华。(5)轻徭簿赋。在此思想指导下,高帝刘邦就下了与民休息诏书,其主要内容是:①复员战士回家种田,召集流民回家重建家园。②取消奴婢,减轻农民负担,为十五税一。③照顾官爵地位。④重农抑商。⑤奖励功臣等,在此政策下,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2、汉初形成的经济制度。汉朝所创立和完善的许多经济制度,如国家所有和私人所有相结合的土地制度,一家一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农业经营方式,重本抑末盐铁官营的工商政策,和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模式等都延续下来了。刘邦在这一经济制度的形成上是起了决定的作用的。

三、刘邦在吸收百族文化并促进汉文化形成中的作用

早年刘邦的生活时代,是以地区为特色的多种文化现象并存的时代。如楚文化、儒文化、中原文化、南越文化、巴蜀文化等。但影响最大的就是楚文化、儒文化、秦文化和中原文化,它们都对汉文化的产生有着重大的影响。

1、楚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

刘邦及其许多大臣都是楚地的丰沛人士,自然受楚文化的影响最深,刘邦会唱楚歌,会跳楚舞,会作楚辞,如大风歌、鸿鹄歌被称为千古绝唱。所以楚文化是汉文化的核心之一。

楚文化属于东方文化,其特色是人们多幻想、多思索,表现为恢宏豁达的气魄,以龙凤作为信奉的图腾标记并加以崇拜。司马迁在记述刘邦的出生时就有刘媪(邦母)被龙雾有孕而生刘邦的传说故事,至今丰县中阳里仍留有古龙雾桥址和桥碑。在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石刻多是龙的形象,可见龙文化对汉文化影响至深,直至今日人们随时都可看到腾云驾雾的巨龙形象。

东方的楚文化又是如何同西方的秦文化融合的呢?

首先,刘邦听取了娄敬的建议,由洛阳迁都咸阳,就使关东起义的将士进入关西中心,使关东、关西文化交融进入了新时期。其次,还下诏鼓励关东诸侯子留在关中。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汉书•高帝纪》,而且又下诏,将徙齐、楚大姓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大姓至关中,兴利田宅。(《汉书•高帝纪》,连刘邦故里的丰县人也迁去不少。高帝十一年夏四月诏令丰县人徙关中者,皆复终身。应劭曰:太上皇思土,欲归丰,高祖乃更筑城寺里如丰县,号曰新丰,徙丰民以充实之。(《汉书•高帝纪》),刘邦将丰县的足球运动传到新丰宫中,让迁去的丰民与太上皇同乐,于是太上皇乃悦。后来足球运动从宫中传到军中,由军士传到民间,再由中国的民间波及到世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可见东西文化的迅速融合,对汉文化的产生影响很大。

2、儒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

刘邦在打天下的战争年代,是反对儒学的,认为只有武将才能打天下,所以当陆贾劝他读诗书时,他说: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但陆贾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于是刘邦叫陆贾写书,并亲自命名为《新语》,因为治理天下需要文人。汉皇故里丰县紧邻孔孟家乡,自然受孔孟思想影响很大,对儒家的仁、义、礼、信的伦理观念,刘邦也是非常熟悉的,因为儒者不可创业,但可守成,即使在战争年代,他仍以仁义道德的伦理思想做统战和分化瓦解敌对势力的工作。如亲自给楚怀王义帝发丧,对项羽之死以鲁公之礼葬项羽于谷城,且亲自发丧,泣之而去,对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甚至连暴君秦始皇的墓,也下诏派二十户人家守冢,还不杀秦王等。对于儒文化教育的忠孝,他犹为重视,当了皇帝后,首先把父亲接到宫中,并按父亲意愿建了新丰宫,尊为太上皇,还定期朝拜。汉倡导的二十四孝之首的丁兰刻木的故事就发生在刘邦的故乡丰县城东的丁兰集。然而对不忠不义之人他恨而杀之。如《汉书》所载:季布和丁公亲兄弟俩,季布为项羽名将,数窘汉王,刘邦建汉后,因季布忠于项羽,非但不杀反而委以重任;而胞弟丁公,曾在彭城之西追上了刘邦,因刘邦说了几句好话,便放走了刘邦。建汉后丁公自以为有功向刘邦讨封,然而刘邦认为他不忠于国家,不仅不封他官,而且下令将他杀了。这足以说明刘邦的祟德重义。以国家为重的思想和吸收儒文化对汉民族的价值导向作用,对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3、中原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

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较早的农耕文化,是四方百族文化交流冲突的争夺区和交汇点,在交汇过程中,对四方文化加以融合,而形成了汉文化的核心文化,反过来又对百族文化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他的轻财重义的情操和重农抑商的政策,都是受这一文化思想影响而产生的。

4、关中文化对汉文化教育的影响。

关中文化即指秦文化、西方文化。秦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天命神权、以德配天命的文化观念,以血缘为纽带,以乡镇为基层组织,以世袭为政治结构的宗庙社稷为权力象征的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借宗法维护君统,族权强化政权,家法补充国法,这种文化观念和东方的龙文化观念相互融合,便产生了真龙天子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神权代表人物。此神权天子观念一直被封建皇朝所尊祟利用。

至于巴蜀文化和吴越、南越文化、北方文化等,因刘邦的战争生涯,曾去过各地,多少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汉文化的形成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也吸收了一定的营养,使刘邦所创的汉文化更加丰富和完美。

刘邦对文化的贡献(刘邦对汉文化的贡献)-第6张图片

综上所述,汉文化的具体表现是:

忠、孝、仁、义的伦理观点,厚德载物的文化精神,正道直行的英雄气慨,历久弥坚的爱国主义思想,割达大度的博大胸怀,腾云驾雾的龙凤文化特色和民为邦本的思想观念等等。刘邦所创的汉文化,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2000年9月16日

(此为作者参加在台湾举办的楚文化研讨会交流资料并被转载)

刘邦对文化的贡献(刘邦对汉文化的贡献)-第7张图片

(有情有义丰县人刘恒心先生事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