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远千里来到中国 白求恩)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0月18日11时29分20秒 277 0

一千里到中国(一千里到白求恩,中国)海上飞歌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大批西方记者来到中国,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他的妻子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以及波兰记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相比之下汉斯。希普是一个有点奇怪的名字。

汉斯。希普是德国著名记者,曾访问过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在中国抗日战争最严峻的时期,他穿上八路军的军装与中国人民同甘共苦,最后作为一名抗日战士战死沙场。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远千里来到中国 白求恩)-第1张图片

汉斯。希普于1897年出生在德国。大学期间,他参加了德国工人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因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示威游行而被捕入狱,直到战后才被释放。他在莱比锡和德累斯顿的报社工作,访问了苏联,会见了列宁和斯大林。

1925年,年仅28岁的希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一到上海,就目睹了英帝国主义制造的五卅大屠杀。惨案发生后,中外反动当局实行新闻封锁,捏造事实诽谤学生。这让埃伯很生气,因为悲剧发生时他就在现场,他在报告中笔锋一转,毫不留情地揭穿了租界当局的谎言。经历了那场悲剧,希伯看到了帝国主义的嘴脸,看到了中国工人运动和大革命日益壮大的势头。1926年12月,赫柏到广州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译室工作,负责编辑英文周刊《中国通讯》。他的工作实际上是向国内外公众宣传国民革命军领导小组的意见。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希伯毅然放弃了国民政府的铁饭碗,写了一批反对蒋介石造反的文章。辞职回欧洲后,赫柏依然关心中国的命运。

1932年秋,希伯和他的妻子裘蒂女士再次来到中国,他们在上海西摩路的一所公寓里安顿下来。两年后,在宋庆龄的倡导下,希伯等人在上海发起并成立了第一个国际马列主义学习小组,成员包括史沫特莱、马、、艾黎、斯特朗等国际友人。这个集团实际上成了中国革命的外国盟友。他们不仅用笔打仗,更用实际行动支持中国抗战。1937年上海沦陷前后,赫柏夫妇想尽办法筹钱购买医疗用品,伪装成医生护士,运送到抗日军队和新四军地下交通站。在希伯的影响下,奥地利犹太医生罗生特参加了抗日战争,并到苏北新四军工作。陈毅称赞他是“新四军的白求恩”。

左起:德汉斯。希普、陈毅、加拿大护士伊万、苏宇、史沫特莱

1939年初,在新四军卫生部部长沈启臻的陪同下,赫柏、史沫特莱和美国记者杰克·伯敦从上海出发,到达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总部采访。沈鹤波会见了周恩来、叶挺、项英、陈毅等同志,并进行了长谈。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远千里来到中国 白求恩)-第2张图片

1941年7月,日伪军疯狂扫荡苏北,赫伯夫妇退守盐城西北乡,转战阜宁农村。他们在村里采访,和农民一起在玉米地里劳动,和新四军战士一起参加了50多天的反扫荡战斗。同年秋,希伯去山东面试。他与山东军民打成一片,白天采访,晚上写作。八路军、农民救亡会、妇女救亡会、青年抗日先锋队、游击队甚至日本战俘的领导人都是他的采访对象。不久,他写了两个长稿,《山东八路军》和《收复山东的斗争》。不久,日军开始扫荡,山东分局决定让秋弟提前回上海,并劝说希伯一起回去,希伯坚持留下。这一次分别,成了革命夫妇的告别。

1941年11月30日,赫柏参加了115师政委罗荣桓领导的留场突围战斗,在大青山战役中光荣牺牲。

人们没有忘记埃伯,谷牧说:“他是一名著名的记者,但他作为一名士兵死在了战场上;他是欧洲人,却在中国抗日战场上流了最后一滴血。”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发表讲话时提到这位国际主义战士的名字:“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以及国际组织给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宝贵支持……汉斯等记者。国际主义战士希普积极报道和宣传中国抗战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