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尔危机(鲁尔危机的影响)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0月20日14时17分03秒 209 0

鲁尔危机(鲁尔危机的影响)2021-07-10 16: 40历史探索

他原本是一个崇尚文艺真善美的哲学博士,最后却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好的骗子。他的脚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话很多。他的演讲能力在当时整个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但他的激情和疯狂的鼓动,却让数百万战友不了了之,死在了战场上。他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但最终他一家八口都没有好下场。他曾经有权有势,大摇大摆,一度成为政府首脑,但不到一天,他就走到了穷途末路,最后死在一个碉堡里,死得一文不名。那么,这个在他面前显赫辉煌,在他死后声名狼藉的人是谁呢?为什么后人经常把他的名字和谎言联系在一起,诅咒他?

1939年9月前夕,如果你去德国旅游,问德国人:你的国家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什么,那么德国人会毫不犹豫地说,这个威胁来自东方的波兰,他们还声称波兰强大到可以打破整个德国的山河,摧毁德国人民的家园。如果你要反驳这个德国人的观点,他一定会认为你别有用心,是个波兰间谍,是个敌对分子,是个胡言乱语的疯子。以上问答来自二战前夕一位美国记者的回忆录。我们今天看到这段对话一定觉得很好笑,因为我们都知道二战的历史:我们知道波兰既没有入侵德国的主观愿望,也没有入侵德国的客观实力,但是波兰自己很快就被纳粹毁灭了。但当时所有德国人都认为波兰要入侵德国,他们也确实把波兰视为洪水猛兽,头号敌人。

在我们的一般印象中,德国是一个哲学欣欣向荣,科技发达的民族国家,但为什么当时德国人的认知是如此的荒谬可笑,如此的愚蠢?是谁降低了当时德国人的集体心智,让整个人变成了没有思维和思考能力的牵线木偶?其实罪魁祸首是戈培尔,20世纪臭名昭著的纳粹宣传部长,以“重复一千遍谎言就是真理”而闻名。

固执,有梦想。

1897年,保罗·约瑟夫·戈培尔(paul joseph goebbels)出生在德国一个普通的天主教家庭,4岁时因小儿麻痹症左腿萎缩,成为一名跛足儿童。家境贫寒,身体残疾,当然会让小戈培尔哀叹命运不公,出丑。人们常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对戈培尔来说,这句话没有错。

在第二帝国时期,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如果想出人头地,改变人生,参军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比如同时代的隆美尔,通过在军校学习和在前线作战开始发家致富,最后成为人生赢家。当时欧洲各国都在积极扩军备战,这种国际形势实际上有利于隆美尔·戈培尔这样的非贵族子弟。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戈培尔有残疾,腿脚不便,作为一名军人,他将很难通过体检。所以,他要想参军,简直是做梦。

神奇的是,年轻的戈培尔与早年的希特勒惊人地相似。年轻的希特勒的理想是做一名自由画家,而歌德则希望将来成为像歌德·席勒那样的文学大师。也就是说,两人原本都想成为艺术家。如果当时老天慈悲,估计就不会有后来的“二战”浩劫了。但命运的神奇之处在于,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尽管如此,他们还是略有不同:如果把学生视为一种职业,希特勒是社会动物学者,而戈培尔不是。他天赋异禀,智商很高。在天主教阿尔伯特·马格纳斯协会的支持下,戈培尔从1917年夏天到1921年春天先后在波恩大学、弗莱堡大学、乌兹堡大学、莱比锡大学、慕尼黑大学和海德堡大学工作。最后,他获得了海德堡大学的博士学位。虽然毕业后,戈培尔写了许多对未来憧憬美好的小说,但不知何故,没有出版商愿意出版他的作品。于是戈培尔的一鸣惊人愿望落空空,他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的社会和自己。

天黑了,就轮到你了。

就在戈培尔情绪低落,进入人生最黑暗的时刻,一个人迅速成为德国民众中的政治新星。这个人就是奥地利人希特勒。1923年1月,法比联手,以德国不支付赔款为借口,出兵10万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造成鲁尔危机。法国的悍然入侵彻底激怒了德国人民,引发了经济危机,也让德国政坛动荡不安。希特勒趁机兴风作浪。最后,他利用公众的不满,鼓励人民。他甚至于当年11月在慕尼黑发起了“啤酒馆暴动”。为此,希特勒也付出了9个月监禁的代价。在此期间,希特勒出版了他的自传《我的奋斗》。

1922年希特勒街头的一次演讲改变了戈培尔的命运。他被希特勒雄辩的口才征服,于1924年加入纳粹党。虽然是纳粹党成员,但戈培尔一开始真的没有成为希特勒的亲信。他远非知己,甚至是希特勒的党内政敌。戈培尔是纳粹党北德派领导人格里高尔·斯特拉瑟的主要合作者。1925年,戈培尔成为纳粹党鲁尔区的党书记。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戈培尔创办了《纳粹通讯》。但是,这份报纸服务的是斯特拉瑟兄弟,而不是希特勒。为了煽动民众,迎合下层民众,他经常在自己的报纸上发表一些激进的言论,以争取民心。也正是在这个位置上,戈培尔擅长写作的能力才真正派上了用场。

戈培尔甚至在1925年11月纳粹党的汉诺威会议上发表演讲,呼吁党员将阿道夫·希特勒开除出纳粹党。如果时间定格在此刻,我们一定会非常惊讶,因为我们都知道后来的戈培尔是希特勒的忠实追随者和心腹粉丝,甚至戈培尔的妻子玛格达也非常崇拜希特勒。

鲁尔危机(鲁尔危机的影响)-第1张图片

从某种意义上说,乱世英雄能在风雨飘摇的特殊历史时期脱颖而出,也是有道理的。起初,希特勒对戈培尔本人并不满意,甚至充满仇恨,但戈培尔出色的宣传鼓动能力和写作能力确实非同一般,希特勒非常欣赏他们。而且,这一刻是希特勒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打击斯特拉瑟兄弟的势力,希特勒表现出了宽广的胸怀,向声势和实力都在不断壮大的戈培尔抛出了充满善意和友谊的橄榄枝。经过短暂的权衡,目光炯炯的戈培尔毅然决定转投党首希特勒。作为回报,希特勒赠送了一本亲笔签名的《我的奋斗》,并热情邀请戈培尔到希特勒的龙之国慕尼黑发表演讲。

改变自己的家庭,投票选出新主人。

戈培尔在反犹、反共、生存斗争等诸多观点上可以说与希特勒高度一致空。他非常钦佩希特勒的组织能力和演讲能力。戈培尔在日记中发誓

我们必须寻找上帝,这就是我们活在世上的原因。

他还描述了自己第一次见到希特勒的印象:

他和我握手。像老朋友一样。那双蓝色的大眼睛。像星星一样,它在夜晚发光。他说他很高兴见到我,这让我感觉像在天堂一样。那个人是拥有一切的国王。

他生来就是人民的领袖和德国的救世主。

1926年,戈培尔改朝换代,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支持希特勒,并通过纳粹党的机关报《人民观察家报》公开发表声明,与斯特拉瑟彻底决裂。戈培尔的“叛变”自然让希特勒喜出望外,戈培尔从此成为希特勒最忠实的追随者之一。为了表示尊重,希特勒经常称戈培尔为医生。为了向人民灌输只有希特勒才能拯救德国的思想,戈培尔创办了《进攻报》,并担任主编。为了有效宣传造神运动,戈培尔还亲自设计广告图片和传单,组织纳粹党成员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误导德国普通民众,向他们灌输希特勒是救世主,是一个献身于人民的“救世主”。

尽力第一次进入政坛。

1929年,戈培尔被任命为纳粹党的宣传部长。经过希特勒和戈培尔的不懈努力,在1930年9月的议会选举中,纳粹党获得640万张选票和197个席位,成为仅次于社会民主党的议会第二大党。可以说,此时纳粹党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胜利。1932年总统大选年,戈培尔力劝希特勒参选。他说:

即使不能成功当选,也要利用这个机会,让全德国的人民都知道我们的存在,了解我们的想法。

希特勒对此印象深刻。为了成功当选,宣传部长戈培尔可以说是用尽了浑身解数,发动了宣传机器,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宣传攻势。在全国各地张贴了100万张彩色海报,分发了800万份小册子和1200万份党报专刊,首次在总统竞选中创造性地使用了电影和唱片。虽然经过两次投票希特勒没有当选,但是他获得的票数翻了一番。

1932年,纳粹党成为魏玛共和国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1月,根据宪法,老元帅兴登堡总统不得不任命前德国下士希特勒为总理。纳粹上台后,开始打压其他党派,如kpd、德国社会民主党等,并查封了中国各个政党的报纸。最无耻的是,纳粹党竟然在2月27日的夜晚,一手策划、导演、上演了“国会纵火案”,并以此为借口迫害、打压kpd。大批党员,如德国共产党领袖恩斯特·台尔曼被捕入狱,德国共产党不得不转入地下。

1933年3月,戈培尔被希特勒任命为德国国民教育部长兼宣传部长。至此,戈培尔终于步入政治权力中心,开始主宰德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为了彻底奴役德国人民的思想,他制定了相当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清除和消灭中国一切进步的报纸和媒体,命令德国电影公司也为国家政治服务。最令人发指的是:这个有着博士头衔的教育部长,还有全国各地有组织有计划的焚书行为,比如,毫不留情地焚烧马克思、恩格斯、海涅等人的著作。

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纳粹还下令制造商大量生产廉价的收音机,让每一个德国公民都能听到元首激昂的声音,接收到领导人发出的最新指示。在戈培尔的敦促下,德国家庭的收音机普及率在6年内增加了两倍,达到70%,但收听外国电台将是严重的刑事犯罪。此外,纳粹还有意迫害犹太科技人才。著名的爱因斯坦通过瑞士流亡到美国。

煽动战火

波兰战役前,戈培尔特别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军队,激发士兵的爱国热情。比如在《柏林日报》上,他首先用了一个大标题警告“当心波兰!”后来又谎称“波兰军队推进到德国边境边缘”。《人民观察家报》编辑出版了大标题《波兰陷入战争狂潮!《领袖日报》头条:“华沙威胁轰炸但泽——极端疯狂的波兰人发起了不可思议的挑衅!“战争刚爆发,他竟然导演了一场‘贼喊捉贼’的闹剧。声称这场战争是波兰首先挑起的。

德国战争爆发后,纳粹德国军队的战线指向哪里,戈培尔的宣传机器就跟到哪里。宣传部还派专人乘飞机在波兰战场拍摄纪录片,记录下帝国军人英姿飒爽的高大形象,然后寄回国内剪辑成电影,在世界各地影院放映。同时,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门也培养外语人才。当一个国家或地方被纳粹占领时,当地的广播电台会被宣传部门接管,当地的播音员会在德军武装子弹的威胁下继续言不由衷地广播。二战高峰期,德国宣传部门可以通过广播电台同时用27种语言讲话。

法国战役期间,戈培尔精心挑选业务骨干,派出强大的摄影团队,跟随德军进入法国,到处拍照。于是,讲述德法战争的纪录片《西线胜利》诞生了。戈林是男主角,隆美尔等战争明星也有幸客串演员。影片在德占区放映后,隆美尔的英雄形象开始进入普通德国人的视野,并在北非战役中深入人心,最终被永远定格。通过报纸宣传和电影作品的渲染,德国诞生了许多战争明星,他们成为全民崇拜的偶像。

隐藏险恶用心,与元首合作

1940年6月中旬,法国决定与德国媾和。戈培尔认为这是一个宣传的黄金机会,所以他向希特勒建议,应该安排一个非常特殊的投降仪式。正因如此,一战中德国签署对法投降书的火车车厢被拖出博物馆,然后希特勒坐在福煦原来的座位上,然后接受法国政府的投降。整个过程被拍成视频,然后带回国放映,表现了德国在一战中遭受的屈辱被希特勒彻底洗刷。希特勒讲完后,乘机返回柏林,戈培尔专门安排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希特勒一下飞机,很快就被欢呼的人群和各种鲜花淹没了。看到这一幕,希特勒也沾沾自喜,得意洋洋,不禁感叹戈培尔的敬业忠诚和高明手段。

当希特勒正在秘密积极备战,酝酿入侵苏联的计划时,戈培尔以极大的冒险精神极其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个大胆的想法。为了配合元首的阴谋外交,戈培尔觉得还需要在宣传上大做文章。

在戈培尔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话:

最大规模的对俄作战行动被推迟了,而且被小心翼翼的掩盖了。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件事。这一行动始于军队向西部的大规模移动。我们会把我们的怀疑引向四面八方,但不会引向东方。一场针对英国的佯攻正在准备中,然后我们闪电般迅速撤退,开始进攻俄罗斯。

这段话说明希特勒入侵苏联是预谋已久的,不是心血来潮。

为了进一步瘫痪苏联,戈培尔还特意在《国家观察家报》上撰文建议占领克里特岛。在这篇文章被广泛传播之前,宣传部以雷霆的行政手段查封了该报,致使该报因提前泄露军事计划而遭厄运。一次手术下来,让人忍不住信以为真。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公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巴巴罗萨”计划为行军指南,集结190个师550万人,飞机4900架,坦克3700辆,大炮47000门,军舰190艘,分3个集团军群进攻苏联,北抵巴伦支海,南抵黑海。整个前线有三万人。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德国的军事行动深感震惊。整整一周,领导都呆在室内,情绪低落。他曾悲伤地对英国记者说:

我们失去了列宁创造的一切。

然而,苏联毕竟是一个英雄国家。经过短暂的慌乱,英勇的苏军迅速稳住阵脚,在1941年12月的莫斯科保卫战和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重创德军,赢得主动,转入进攻。

死路一条,自杀了

两年来,德军一直在苏联战场上苦苦挣扎。1943年2月18日,戈培尔在柏林体育馆向15000名观众发表了著名的煽动性演讲《论全面战争》。演讲持续了2小时15分钟,据说是纳粹领导人在战争期间发表的最长的演讲。他没有提到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而是回避了重要问题。他谈到犹太人-布尔什维克的危险,指出德国胜利的必然性。在他的演讲中,他问全体听众,“你们想要战争吗?”全场欢呼“是”。最后,演讲以西奥多·科纳的诗《国家屹立,风暴消失》结束,这是他在二战末期最成功也是最后一次宣传表演。

会后有人问他为什么宣传这么成功。他自豪的对他周围的人说:

最好的宣传方式就是在对方意识到你的动态之前,直接把你的想法灌输给对方。

他后来补充说:

如果我说从三楼窗户跳下去,他们也会这么做。

谎言就是谎言。它怎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1944年6月6日,300万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成功登陆。7月,发生了“狼窝”刺杀希特勒的“7.20事件”,说明纳粹并非铁板一块,政府官员中其实也有强大的反希特勒势力。事后,多名将军被捕处死,就连纳粹德国三大名将之一的隆美尔元帅也未能幸免。8月25日,巴黎解放了。与此同时,苏军发起大规模反击,军队迅速西进。这个时候,纳粹帝国可以说是在劫难逃了。

鲁尔危机(鲁尔危机的影响)-第2张图片

最后,戈培尔和他的元首只能蜷缩在总理府的地下室里苟延残喘。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因脑溢血去世。戈培尔似乎抓住了救命稻草,乐观地认为德国会改变命运,美国可能会因为总统的更迭而选择退出战争。但随后杜鲁门的就职演说彻底粉碎了希特勒顽固抵抗拯救德国的梦想。在背叛和悲观的无奈中,希特勒结束了罪恶的一生。希特勒的遗愿:海军元帅·邓尼茨是总统,宣传部长戈培尔是总理。

希特勒自杀了,这让戈培尔觉得自己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5月1日,戈培尔夫妇先毒死了他们的六个孩子,然后一起自杀为党而死。两人死亡后,尸体被装满汽油,由党卫军成员焚烧。就这样,戈培尔实现了他“在元首身边结束我的生命”的诺言。

人回首,人生复杂。

戈培尔出身贫寒,从小受尽屈辱,和希特勒很像。可能是因为同处悲惨境地,他的很多政治观点总是和希特勒不谋而合。自从跟随希特勒之后,他的生活完全改变了。他逐渐从一个底层的失意文人,变成了一个强大的文化王者。在戈培尔眼里,希特勒是他的伯乐,他感激他。中国有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妇为悦己者容。估计戈培尔心里可能经常有这种感叹。

戈培尔可以说是一位天才演说家。就他的演讲水平而言,他是纳粹德国唯一能和希特勒相提并论的人。戈培尔在重要场合演讲时通常会亲自起草演讲稿,而且在演讲前,他还会设计哪里有高潮,哪里有掌声暂停。他的演讲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充满激情,极具煽动性和蛊惑性。所以在演讲的过程中,很多听众的高音狂热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演讲的确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此外,戈培尔还具有很强的组织才能和宣传才能。比如大选期间,他进行了独特的宣传攻势,创造性地利用电影和唱片吸引人,争取选票。可以说,戈培尔为希特勒成功当选总理做出了一半的贡献,也正因为如此,戈培尔一生都享受着希特勒极高的礼遇和非同寻常的重用。

由于希特勒对他的重用,戈培尔确实有机会大展宏图,所以他对魔鬼元首的忠诚是发自内心的。但由于对希特勒的高度依恋,他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和质疑的精神。再比如后来德国很多容克贵族为了德国的未来,开始组成反希特勒联盟,戈培尔依然固执己见,放弃了希特勒。

也许他太想出人头地了,所以戈培尔虽然聪明有才华,但实际上是邪恶纳粹的帮凶和走卒。戈培尔虽然是幕后黑手,而且他是平民,不像戈林、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在纳粹政坛上,他并不逊色于那些著名的纳粹政客。甚至有人说他是幕后创造希特勒的人。如果要列出独裁者希特勒的心腹,戈培尔绝对榜上有名。

不忘过去,珍惜现在。“二战”渐行渐远。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想通过简述戈培尔的一生,传达这样一个认知:有才无德的人比无才无德的人对社会的危害更大。知识是力量,良心是方向。愿纳粹的幽灵永远不再出现在地球上。我愿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

请不要忘记关注,喜欢,收藏,分享,转发作者看完。关注账号:历史遗失,精彩内容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