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为什么黑暗(你认为中世纪是黑暗的吗)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0月15日09时51分00秒 242 0

大家好,这是读书小广播。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中世纪欧洲“教父哲学”的代表奥古斯丁。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到公元14、15世纪的欧洲,这段时期通常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为什么会黑?因为人类理性的光芒一直被充满神秘主义的宗教势力所掩盖,在这几千年的时间里,欧洲的思想和文明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发展,而基督教就是这一时期的主角。在哲学史上,这个时期通常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教父哲学,一个是经院哲学。我们今天要讲的奥古斯丁,是教父哲学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介绍奥古斯丁的思想和贡献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他的生平。奥古斯丁生于公元354年至公元430年,生活在罗马帝国中后期。奥古斯丁的父亲是一个很有地位的异教徒,但他一生对世界的贪欲对奥古斯丁早年影响很大,而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父亲和母亲的反差也让奥古斯丁有两种气质,一种是放荡不羁,一种是虔诚求真。所以奥古斯丁早年主张善恶二元论,沉溺于感官享乐,早年私生活非常丰富。

中世纪为什么黑暗(你认为中世纪是黑暗的吗)-第1张图片

奥古斯丁16岁时,来到迦太基,与一名女子相恋,并生下一名男孩。这时,他妈妈开始考虑他的婚事。后来他和一个年轻女孩订婚了,和以前的情人分手了。但她的未婚妻年龄太小,两年后才结婚,于是耐不住寂寞的奥古斯丁又有了另一个情人。然而,他的良心越来越不安。婚礼前,他终于决定信仰宗教,终身不婚。

19岁时,奥古斯丁掌握了修辞学,并在西塞罗著作的指导下重新学习哲学。开始用心去追求真理,并把它作为人生唯一的价值。之后开始研读圣经,信奉摩尼教。后来,他成了一名修辞学教师,但他也迷上了占星术。他阅读了大量的拉丁文哲学著作,独立研究了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他相信上帝是一个巨大的物体,他自己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后来,他一度对新柏拉图主义和怀疑论感兴趣。直到33岁,也就是公元387年,他才正式受洗成为基督徒。公元395年,他被选为北非希波城的主教,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奥古斯丁的主要代表作是《忏悔录》和《论三位一体》。在《自白》中,他回顾了自己前半生皈依基督教的心路历程,以及对基督教信仰的独特感受。例如,在《忏悔录》中,有一段描述了奥古斯丁少年时发生的事情。有一次,他和同伴偷了邻居的梨,但他一直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邪恶,因为他当时并不饿,他自己最好吃梨。他认为,他之所以偷邻居的梨,是为了显示他对邪恶本身的爱,这让邪恶更加邪恶。接下来的七章都是关于他年轻时偷邻居梨的。在现代人看来,这简直是一种病态,但在奥古斯丁的时代却很正常。这本书是西方思想史上文字优美、感情细腻的经典,奥古斯丁也凭借这本书成为“浪子回头”的典范。

前面我们介绍了奥古斯丁对新柏拉图主义和怀疑论的浓厚兴趣,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是从怀疑论开始的。在这里,我们将简单介绍一下怀疑论学派,它是古希腊“后苏格拉底”或“后亚里士多德”时期的四大重要学派之一。其他三个学派包括:斯多葛派、伊壁鸠鲁派和犬儒派。怀疑论学派是最具哲学性的学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皮浪。这个学派最著名的观点是:不要做任何决定,要暂缓判断。

怀疑一般分为三类:现象怀疑、道德怀疑、逻辑怀疑。

中世纪为什么黑暗(你认为中世纪是黑暗的吗)-第2张图片

怀疑主义是西方哲学思想中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因为它引发了对存在、思维、意识、语言等问题的怀疑和讨论,而怀疑的本质是一种反思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这种怀疑主义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他有一句名言:“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也可以理解为他认为自己所有的知识都是不确定的,充满了怀疑。因此,实际上自苏格拉底以来,古希腊哲学就表现出了怀疑主义的倾向。

在现代西方哲学家中,笛卡尔也是怀疑论的重要代表。我们都知道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他之所以提出这句话,其实是基于怀疑一切。我们不能怀疑正在怀疑的思维本身。当然,笛卡尔怀疑一切的思想并不是他的独创。笛卡尔的怀疑论可以追溯到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认为:即使所有的怀疑都是假的,但有一点,那就是“我在怀疑”不能是假的,因为我不能怀疑“我在怀疑”,否则怀疑本身就不可能。后来笛卡尔将这一思想发扬光大,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这句话。

奥古斯丁的思想主要分为真理与光明、创造与时间、原罪与救赎三个方面。

首先,在认识论上:真理与光照。

我们前面说过,从普遍怀疑出发,奥古斯丁认为“我在怀疑”的知识是确定的,所以我们的知识是确定的。但是这种确定性从何而来?

奥古斯丁认为,知识的确定性来自上帝,上帝是真理本身,是人类获得的一切真理的源泉。在基督教《新约》的《约翰福音》中有这样一句话,那就是照耀所有生在世上的人的真光是“恩典和真理”。奥古斯丁将这一学说理论化,提出了著名的“光照论”。也就是说,一切真理都存在于上帝之中,上帝是真理之源,真理是上帝之光,光照是人类理性获得真理的途径。因此,在认识论层面上,奥古斯丁提出了真理源于上帝的假设,我们通过上帝之光认识世界。

其次,本体论:创造与时间。

上帝创造了世界,这是基督教最基本的信条。圣经里的创世故事里,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上帝说应该有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东西都在那里。那么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上帝可以通过空创造世界万物?他创造万物所需的“材料”从何而来?

为了显示上帝的全知全能,奥古斯丁说上帝创造世界,需要任何原始材料。上帝完全用自己的语言创造了世界,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帝的话”的结果,也就是“道的化身”。事实上,道是上帝的语言,也就是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它是一种精神存在,而肉体则代表着世界的物质实体。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奥古斯丁的思想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也有宗教神秘主义。

关于认识论,奥古斯丁也有一套关于时间的理论。在他看来,时间也是上帝创造的。时间是事物在我们主观感受中出现的顺序,也就是说,时间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奥古斯丁否认时间的绝对性,认为客观世界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之分。所有的时间都是现在,过去事物的现在是回忆。事物的呈现是直接的感觉;未来事物的现在就是期待。这样,奥古斯丁主观上把时间变成了人类思维的三大功能:记忆、感觉和期待。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时间顺序里,这个思想甚至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奠定了基础。

最后,关于原罪和救赎。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两个概念。原罪来源于圣经中一个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的故事。在基督教的意义上,上帝是全知的、全能的、完美的、全善的。那么上帝创造的一切都应该是最好的。为什么会有邪恶?奥古斯丁解释说,恶的存在只是善的缺失。因为上帝是至善的,上帝创造了万物,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陷,所以这些缺陷导致了罪恶,其本质就是缺乏善。

而这种原始的恶,就是人类先验的恶、恶的本性、必死的命运的原因。所以奥古斯丁认为,正是因为上帝创造人类的时候,有一些缺陷,才导致了邪恶。所以人类是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变得完美,达到完美的。只有获得神的恩典,他们才能实现自我救赎,但神不会拯救所有人,只会拯救一部分人。

可见,在奥古斯丁的原罪和救赎理论中,上帝是绝对的权威和至高无上的存在。甚至否定了人的自由意志的作用和意义,一切拯救都必须来自上帝。当然,今天在我们看来,上帝全知全能全善的教义显然有失偏颇。这些教义只为当时的基督教服务,都是在捍卫基督教的神圣和伟大。

其实也反映了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力量是至高无上的,尤其是教会的力量。在公元400年至1400年的十个世纪里,教会使哲学与社会生活和政治事务的关系更加密切。教会的基础是教义,包括哲学和宗教史。统治者与教会的斗争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是这些统治者也是信徒。传统的罗马和野蛮的日耳曼最终都败给了教会,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传统和野蛮没有得到哲学方式的体现。基督教通过教父的角色,有效地将哲学和宗教结合在一起。教父的主要工作是用哲学捍卫基督教,所以我们也把这个时期称为“教父哲学”。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播出或分享给你的朋友。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