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销量的兼职可信吗(店铺刷销量靠谱吗)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0月06日19时37分21秒 179 0

一些卖家为了增加销量和口碑,找网络名人和大V刷信。

【诚信构筑千里之行】网络名人的赞和直播商品的流量可信吗?

阅读技巧

在团伙的控制下,可以找到“粉丝”,可以买到“互动”,可以提高“好评”,可以增加“播放量”。从最初的人工刷到现在的机器刷,刷信网络黑灰产已经发展到影响商家生存的地步,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必须整改清理。

在电商平台上,用户评价往往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参考因素。正因如此,一些无良卖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获得更多的交易机会,便寻求网络名人、知名博主进行评价,以此来增加商品的销量,提高用户好评和店铺口碑。此外,一些商家邀请网络名人、知名主播进行直播,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度,扩大品牌影响力。

但是,网络名人和知名博主的好评,直播商品的度和流量可信吗?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2021年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典型案例——网络虚假宣传文章,曝光了部分商家利用网络名人效应虚构评价,以及直播商品虚构程度、流量等问题。

利用网络名人效应进行虚拟评价

2020年底,浙江杭州知一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根据11家大众点评平台的需求,招募大量大众点评平台网络名人、大武到店支付餐费,建设所谓的网络名人店。

饭后,这些网络名人和大V们编造了广受好评的“作业”,并以高分发表。杭州知一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在审核网络名人和大v的“作业”后,会退还餐费,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帮助相关商家提高星级,大幅增加在大众点评平台的优质评价,通过内容和流量的双重欺诈,帮助商家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巧合的是。2020年4月起,广东省深圳市诺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朋友圈发布“增加大V数量、小V在店体验、增加浏览量”等服务,承诺帮助客户提高星级和在餐饮平台的排名。

刷销量的兼职可信吗(店铺刷销量靠谱吗)-第1张图片

该公司利用不同的账号登录操作,对平台内店铺给予“五星”满分的虚假评价,而非实际到店消费者的真实评价。公司通过虚假好评,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商业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上述两家公司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的规定,分别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罚款20万元和1万元。

雇佣“水军”刷信

近年来日益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甚至形成黑灰产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组织者、销售者和“刷手”是刷信产业链中的三个主要角色。在严厉查处卖家刷单行为的同时,也要严肃追究帮助刷单主体的法律责任。

在浙江台州市,陈某分别于2018年和2020年前后注册了浙江小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番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花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了“企业QQ号”,雇佣了21名员工,分为“整理组、审核组、导购组、售后组”,经营刷单、炒信等工作。

同时,陈某还利用“小水滴”、“大水滴”、“猫头鹰”等专用软件搜索需要刷单的商家,分配“刷手”任务完成虚假交易,帮助网店经营者在平台的评价体系中获得较高的商家排名、信用等级和用户访问量,误导消费者。

2018年9月至2021年4月29日,陈某支付票据295.175万张,总金额3.59亿元,获利372.93万元。

陈某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的规定,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罚款200万元。

刷销量的兼职可信吗(店铺刷销量靠谱吗)-第2张图片

网店的好评和销量是可以刷的,直播间所谓的粉丝量、观看量、好评量也是可以刷出来的。一些卖家通过在直播间制造虚假繁荣,诱导消费者冲动、非理性消费。

在江苏省常熟市,莱莫莎于2020年12月开始与常熟市长富街的雄智达服饰商行合作,在抖音平台上对该店销售的服装进行视频直播营销。

今年1月19日,赖某沙通过雇佣专门在直播时刷人气的“水军”进入直播间,增加直播时显示的在线人数,在直播间制造虚假的高人气,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赖某莎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的规定,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罚款2.3万元。

影响企业的生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设立网络评论和排名的初衷是通过统计和展示网民消费后的真实反馈,反映知名度、实力和市场口碑等信息,帮助消费者更方便地做出判断和选择。但在刷单团伙的操纵下,通过组织大V免费到店然后发布指定好评,“刷单手”发布无实际体验或使用商品的虚假好评,使用虚假注册的会员账号发布好评等。,“粉丝”可得,“互动”可买,“好评”可提升,“播放量”可增加。

“刷信的本质是欺诈,即在点击、阅读、观看、消费等方面。,用欺诈的手段让自己的数据好看,误导市场,诱导消费,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目前,刷信已经成为市场上的‘毒瘤’,必须严肃、严厉地处理。”刘俊海说。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最初的人工刷单到现在的机器刷单,刷单消息的网上黑灰产已经发展到影响商家生存的地步,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合法权益,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不利于互联网生态的健康发展,必须进行整治和清理。

杨兆奎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