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内容及名称(古代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和等级)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25日20时53分59秒 326 0

俗语的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时”就引申出了我们今天的主题,古代的科举制度。

古代科举考试内容及名称(古代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和等级)-第1张图片

在如今看来科举制度对人们思想的固化和对人才选拔的单一化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持续数千年的主要原因。

但反过来说,在封建制度下,科举考试又为逐渐固化的阶层保留了一个相对公平的晋升途径。

扩展了封建社会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从而吸收了大量出身于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了统治阶级。

古代科举考试内容及名称(古代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和等级)-第2张图片

科举制度的建立时间

科举是古代国家选拔人才官吏的一种方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历史学家对科举的产生时间有一定的争论,但普遍接受的创始时间为隋朝大业二年及公元606年。

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是清光绪三十一年及公元1905年,先后历时一千三百多年。

古代科举考试内容及名称(古代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和等级)-第3张图片

科举制度的考试制度

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古代科举考试内容及名称(古代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和等级)-第4张图片

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的会试试卷

科考等级:分为县试、院试、乡试、会试 和 殿试,其中县试与院试为初级考试,通过后可参加下一阶段的乡试、会试 和 殿试。

【县试】由考生所在县的县官主持,考期多在每年的阴历二月。通过县试的考生获得参加府试的资格,统称为童生。童生没有任何的特殊待遇。

古代科举考试内容及名称(古代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和等级)-第5张图片

【院试】由知府主持,考期多在每年的阴历四月。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资格(及秀才),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

考取秀才以后就有了一定特权,包括可以站着和县知说话、免于差傜、不予上刑等。

秀才又分三等:廪生、增生和附生,廪生是指秀才经过岁考和科考两试成绩优秀者。

其中廪生政府每月给廪食(吃公粮),即廪膳生员,其中廪生有名额限定。并有资格被选为贡生。

院试第一名,叫案首。

古代科举考试内容及名称(古代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和等级)-第6张图片

【乡试】为省级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了乡试的人被称为举人。乡试第一名成解元,第二名叫亚元,第三名至第五名称经魁,第六名叫亚魁,第七名以下,均称文魁。举人就有资格做官了,倘若哪位县级官员退休,病故,丁忧或被朝廷查办罢官时,举人就有机会补缺做官。实际上举人就是候补官员。

古代科举考试内容及名称(古代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和等级)-第7张图片

范进中举

【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一般都在春季举行,所以又称春闱。

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主考官,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会试第一名叫会元。有了贡士资格,就能参加最后一关考试殿试。

古代科举考试内容及名称(古代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和等级)-第8张图片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但多数情况下皇帝并不亲自策问,而是委派大臣主管殿试。

录取分为三甲: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

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古代科举考试内容及名称(古代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和等级)-第9张图片

明朝殿试

在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中,共产生了552名状元(武状元不在其列)。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朝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的刘春霖。

状元虽然凤毛麟角,但考中所封的官位并不高,以明朝为例,一般只封一个六品或七品的官位,还多是外放官位,真正高居庙堂之上的官员状元出身的很少。

历史上状元出身而功成名就的不过寥寥十数人。比如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唐代书法大家柳公权等。

古代科举考试内容及名称(古代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和等级)-第10张图片

考试趣闻

以乡试为例,乡试一般分为三场考试,每一场历时3天。为了防止作弊等情况,在这期间,考生的吃喝全都在一个高6尺,深4尺,宽3尺的号舍里。

方便的地方位于号巷尾部,因为乡试多在八月举行,正值夏末,天气依旧非常炎热。距离厕所近的考生就会非常难受。

古代科举考试内容及名称(古代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和等级)-第11张图片

道光年间的一次考试,一位名叫史求的考生在殿试中排名第一,主考官把考试排名呈给道光皇帝,结果道光皇帝对这个排名第一的史求的名字很不满意。

他觉得史求这个名字谐音“死囚”,大清朝廷怎么能够选一个“犯人”当状元呢!于是这位本来可以当状元的考生因为名字不吉利而落榜,数十年寒窗苦读白费。

古代科举考试内容及名称(古代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和等级)-第12张图片

清末光绪时期,清廷在革新派的大力呼求下,废除了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政策论,考试命题开始涉猎一些中西史事。

有位洋务考官在一次考试中出了一个题曰:项羽拿破仑论。诸考生虽皆熟读四书五经,却均不知拿破仑为何物。

有一考生的文章开头即破题云:“夫项羽力能拔山,岂一破轮而不能拿夫?

接着便论证说:夫车轮已破,其量必轻,一凡夫即能拿之,安用项羽?

以项羽而拿破轮是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其力难施,其效不著,岂非知人善用之举哉!”

阅卷考官看后贻笑大方。

古代科举考试内容及名称(古代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和等级)-第13张图片

清代上京赶考的考生

明朝朱元璋立国之初的一次考试中还涉及到了南北之争上,最后以主考官被冤屈流放治罪而收场。

明初的一次春季会试,入选的51名进士全部为南方人,北方人一个也没有,这是自科举以来从未有过的情况。

这时候北方士子却不答应了,认为主考官刘三吾是南方人,从而有意偏袒南方考生,致使北方考生被剃了光瓢。

于是群情激奋,最后闹到了朱元璋那里,主考官刘三吾坚持南方士子多文采的说法不认罪,朱元璋下令彻查也找不到任何证据,但是北方士子又不能不安抚。

于是只好牺牲了刘三吾,大笔一挥,北方进士增添61人,刘三吾流放,所有考官论罪。

这种小机率的事情偏偏被他碰上了也是够倒霉的。

古代科举考试内容及名称(古代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和等级)-第14张图片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读书人对科举制度最理想化的表述,但一个制度延续了1300多年后,却没有跟上世界变化的脚步,而被历史抛弃。

但它对整个国家的影响却是永久性的。千年的“考试传统”已经给中国人形成了思维定式,一个是“读书改变命运”,另一个是“努力是人生最宝贵的通关钥匙”。

这是一个美丽的思维定势,使中华文脉能生生不息,中华民族能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