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钦宗和宋徽宗的关系 (历史上父子俩最后被俘了)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15日18时17分55秒 184 0

靖康之耻背后多荒唐,宋钦宗李代桃僵甩锅,宋徽宗投石问路逼宫

赵宋帝王虽然以宽仁著称,但一个个却都是精通帝王手腕的人精。

唯一可惜的是,面对武力胁迫,所谓的手腕也好,人精也罢都抵不过刀剑。

但,他们玩起帝王心术来绝对的一套又一套,弄的人眼花缭乱。

更过分的是,这帝王心术集大成之作,居然发生在靖康之耻节骨眼上。

宋钦宗和宋徽宗的关系 (历史上父子俩最后被俘了)-第1张图片

(连续两人帝王学专家)

而这两个主角就是以屈辱闻名的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人。

话说第一次开封之围后不久,在用巨大代价换取和平后,宋朝获取了稍许的安宁。

主政的赵桓,见完颜斡离不退兵之后终于松了一口气。

早已被金军打得憋了一肚子气的西军统帅种师道要求亲自统兵尾追至黄河,以求夺回肃王和割让三镇的诏书。

简言之,这种老爷子缓过气了来,不想认账了想继续打。

面对西军请战,宋钦宗这个和平主义者当然拒绝了,在他看来只要敌人走了就是谢天谢地了,别再招惹他们了。

听闻消息之后,主战派的代表人物李纲怒了,也来谏言宋钦宗。

一般而言怯弱的帝王,都烦头铁的臣子,这李纲不是一般强悍,无论口才文采,都是一流,讲话也切中要害,语言激昂,是天生的演说家。

这样的人物,如果在朝堂上一鼓动,然后屁股一撅一死谏,那无疑是场灾难。

宋钦宗面对求见的李纲,立马答应了他的要求。

唯一目的估计是,你老别烦我,别在我跟前开嘴炮,我怕你。

李纲一看,宋钦宗居然如此轻易地答应了自己的请求,当然是点起兵马一万人,直挺挺的就追击去了,临行前还不忘嘱咐诸将:快走,快出击。

如此急火火的是为何啊?因为甚至宋钦宗秉性的他,怕这个帝王反悔啊。

宋钦宗和宋徽宗的关系 (历史上父子俩最后被俘了)-第2张图片

那么宋钦宗如何做的?当然是反悔了!

他在当晚就召见了太宰李邦彦,借李邦彦的嘴:下令出击的部队回京。

李邦彦本就不想打,立马用宰相名义下令说:李纲尽遣城下之兵追敌,京城空虚。且仓促而行,恐再蹈姚平仲之覆辙,为金兵所败。诸军急速回师!

一天早晚两变,一个叫出兵,一个叫收兵。

宋军将士一头雾水却不得不从,也让听闻消息的李纲急火攻心,愤愤然找宋钦宗理论去了。

宋钦宗一看李纲就头大,立马撤销了自己托李邦彦下的军令。

但是为时已晚,这一来回耽搁,追击金军也失去了最好的机会。

腹黑的宋钦宗就这样,将两个臣子耍弄得团团转。

耍玩了臣子之后,宋钦宗第二天就给自己的前后不一找了替罪羊。

可怜的太宰李邦彦因为比较好欺负,被罢免了,接替他的人就是后来伪齐皇帝张邦昌。

初登大宝的宋钦宗让臣子第一次看到了他的腹黑。

这一手终让替罪羊李邦彦恍然大悟,原来这宋钦宗是要自己背锅啊,背的是什么?

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赔钱的后果!

这是早已算计好的事情,不仅如此,最后一刻他还密令自己阻止军队追击,将李纲的怒气还有军民的愤慨,算在自己头上。

于是,朝野之中,所有人的愤恨都有了目标,那就是悲剧的李邦彦。

但,割地已然成了事实,朝野主战派依旧不甘心啊,他们虽然骂李邦彦,却依旧在骂宋钦宗:祖宗之地,岂可与人?

宋钦宗和宋徽宗的关系 (历史上父子俩最后被俘了)-第3张图片

(当时的时局)

这无数的声浪,让宋钦宗又玩了第二招,那就是佯装进攻,实则和谈。

这骚操作更让人咋舌。

明面上,宋钦宗下令主战的西军种师道、种师中、姚古率军北上装作救援三镇,抵抗敌人。

暗地里,宋钦宗又派新任太宰张邦昌,担任河北“割地使”,跟金国商量割让三镇的事情。

这明暗两面都用了,意味着宋钦宗的如意算盘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谈,谈不拢,就找人背锅,反正派出去的使者,死了就死了呗。

眼见如此局势,张邦昌也不甘心成筹码,自己去谈判估计是有去无回。

咋办咧?留了个心眼的他,就找宋钦宗求一份准许割让三镇的手谕。

这言外之意就是,皇帝陛下,你别太坑爹了,给我份自保的凭据啊,要不我咋整。

宋钦宗一看,当然是不允,反而说:你先谈谈吗,谈了再说。

这拖延打法,让张邦昌犹豫了,于是弱弱地问:不给手谕给个盖玉玺的割让文书总行吧,上面不写啥,我见机行事。

这要求,腹黑的宋钦宗当然不会答应,反而逼张邦昌快出发。

没办法的张邦昌,只能另寻办法,这办法就是,他等西军将士出征之后,才出发,指望能打个时间差。(后来他一直被扣押到北宋灭亡之前)

张邦昌一走,宋钦宗就过河拆桥,立马将它免职,任徐处仁为太宰,这言外之意就是,哪个谁,你就当他死了得了。

宋钦宗和宋徽宗的关系 (历史上父子俩最后被俘了)-第4张图片

可怜的张邦昌成了宋钦宗投机政策的牺牲品。

随后为了平息对于自己软弱的争议,他还下诏罢免了朝中一批主和官员,显示了自己的强硬姿态。

一时间朝野振奋,都山呼万岁。

眼见朝野臣服,士气渐起,宋钦宗顺势而为下了一道诏书。

这诏书的大意是:

朕于强敌压境时,担保国为家重任。

即位才十四日,金国铁骑就已兵临城下,朝中大臣纷纷建议捐金帛、割土地,以免战祸。

但朕赖祖宗之灵、将士之力,坚守京城,金兵久攻不下,终退师.......

朕更不忍为求顷刻之安,而陷三镇二十州黎民于金兵铁骑之下。誓与军民同心,永保疆土,特以此诏告中外,使天下百姓知朕意,并以特札告之于三镇帅臣......

这诏书一下,宋钦宗从一个临阵怯战的君王,摇身一变成了誓言抵抗,勇猛无畏的帝王。

前后转变之大,牺牲臣子之多,替死鬼之众,无疑引人瞠目结舌。

那些曾向他谏言的臣子,都成了无能、懦弱、畏敌的代表,是他们执意要捐金帛、割土地,弄得国家蒙羞。

至于真正保卫京城安危的李纲,貌似只字不提。

行文至此,只能说,牛啊宋钦宗赵恒,无愧权谋大师,一出连环计,稳固了权威,改造了形象,甩出了所有锅。

宋钦宗和宋徽宗的关系 (历史上父子俩最后被俘了)-第5张图片

但和宋钦宗的权谋相比,他老爹宋徽宗也不遑多让。

就在宋钦宗各种骚操作的时候,东南地区传来了消息,太上皇赵佶居然要在镇江复辟了。

这消息一出,天下哗然,原来这老小子算计这么深,居然在关键时刻放出消息出来。

这不明摆着”投石问路”,看天下局势如何吗?

金军南侵的时候,他深思熟虑的禅位,不过是迫不得已下的计谋而已,将自己的帝位丢出去,让自己儿子背锅,目的除了躲过劫难之外,还有寻求复起的心思。

在他看来,东京必定失守,东京失守赵恒要么死要么被俘,自己在名正言顺复位继续当皇帝。即便赵恒侥幸逃亡了,自己也可以用不忠不孝无能的罪名去讨伐他!

这背后的心思不可谓不阴毒。

宋徽宗用帝王位当筹码,引赵恒做背锅侠。

行事高度上比赵恒拿李邦彦当背锅侠,无疑高了不少倍。

为此,在逃亡东京之后,宋徽宗为了自己的安全,从不传递信息给东京方面,深怕自己的行踪走漏,不仅如此他还阻止了东南的勤王部队去东京,目的就是等自己儿子失败了,自己复辟的时候,手下有兵。

这意料之外的事,还有宋钦宗的做派,让宋徽宗深感时不我待,必须要发声了。

哪个时候的宋徽宗,在跟随的宠臣蔡京、童贯、朱勔等扶持下,仰仗童贯的一只军队,还有东南无数臣子党羽。东南地区,已然成宋徽宗天下,宋钦宗的命令,早已不能传达东南。

这场金军进攻引发的灾难,居然让北宋陷入了内斗!

所谓国无二主,外患犹在的情况下,这北宋搞不好就要内战。

眼见于此,赵桓立马组织会议!

会上有大臣说:要去接啊,派精锐军队去接啊,如果有人反抗就杀,这是以绝后患。

而明白人李纲则说:派军队去“接驾”掌握军权的童贯必定会反抗,不是好办法,反而会“惊吓”太上皇,如果童贯没死,他们必定胁迫太上皇割据东南。

随后又有人说:要不我们派人去试探试探太上皇的心意?

宋钦宗和宋徽宗的关系 (历史上父子俩最后被俘了)-第6张图片

(狼烟遍地还在算计)

这手腕就是将蔡京、蔡攸、童贯这些跟随太上皇的奸臣们贬官。

所谓的投石问路,说的就是这个理,我打你下人,看你反应如何。

宋钦宗听完,立马下令将蔡京、童贯、蔡攸三人免职,还特意命令他们分散各处居住。

目的就是打散他们,让他们不能形成合力,随后又对自己的爹宋徽宗发出了“接驾”的请求。

做完这一切后的宋钦宗依旧不放心,而听闻自己要被免职的蔡京、蔡攸、童贯也心绪难宁!

眼见于此,宋徽宗决定先送自己的皇后回去,让自己的老婆试探试探儿子的反应。

赵恒一看太皇太后先来,哪有不明白自己爹心思的可能,当然是毕恭毕敬的对待、

听闻消息之后的宋徽宗终于上路了,边走边寻思的他,最后又给儿子去了一封信,信中除了问军政事宜之外,还点名要李纲到南京来觐见自己。

为何是李纲,则不得不说宋徽宗心思缜密了。

作为主战派的带头人,李纲在朝堂和民间都有巨大影响力,这影响力足以影响宋钦宗,保护宋徽宗,更足以影响后续。

但,作为力主宋徽宗禅位的人,李纲此去也是有风险的。

可李纲是什么样人物,勇猛无畏,面对金军都敢开干的他,哪会在意危险。

更何况,他深知自己如果不去,宋朝势必会分裂,甚至国家会爆发内战,早已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他,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领命前往。

到了南京之后的李纲,对着宋徽宗从容行礼。

而心机叵测的宋徽宗面度坦荡的李纲,反而紧张了起来。

紧张之后,为了缓解这份紧张,他流下了几滴眼泪,语带关切地问李纲:卿曾任何官职?为何贬官离开朝廷?

宋钦宗和宋徽宗的关系 (历史上父子俩最后被俘了)-第7张图片

(宋钦宗)

如此套近乎的话语,其实暗藏深意,就是看着李纲是否能拉拢。

李纲的回答则很正统:臣宣和元年任左史,因议论东京水灾,言语狂妄,蒙陛下宽恩,未加斧钺贬官离朝。但臣以圣人观天地之变而反省自身,修德改过,故能治国安邦,无危乱之忧。臣以为,水灾乃阴气太盛所致,请朝廷内虑盗贼,外防强敌,今日却也不幸应验。

听完这话,宋徽宗点点头,两人交流了东京战况。

在交流完了之后,宋徽宗又问了诸如为何不追啊之类的废话后。

他终于说出了对话的主题,那就是宋徽宗下令禁止邮递的事。

为何说这才是主题,因为这是能引发无数瞎想的事情。

一个刻意隐瞒信息,行踪不明的太上皇,对皇帝而言无疑是巨大威胁。

眼见宋徽宗说到这里,李纲终于将早已想好的说辞说出:这是为防金兵截获邮递信件,从而知道太上皇行宫位置,此外并无他意。

看来自己这个儿子,并没有要害自己的心思,至于帝王之位吗,忍一时在徐徐图之即可。

然后,当然是回京啊!

为了让宋徽宗安心,宋钦宗还特别下诏说:随太上皇巡幸东南官吏,回到京城之时,均优加赏赐,以奖励护从之功。除有罪之人,迫于公议已予贬官外,其余官吏今后不得追究弹劾。

按理说这样的诏书都写了,宋钦宗应该是放心了吧。

但,依旧有心腹近臣、尚书左丞耿南仲建议宋钦宗:先屏退赵佶左右的护从,让赵佶单独进宫,以防不测。(担心赵佶趁见面之机对赵桓下毒手)

眼见于此,李纲怒了:天下之理,无非诚实磊落、光明正大与揣度猜忌、暗昧多疑之别而已。耿南仲不以光明磊落之道佐天子,而行暗昧猜忌之事。

这话的意思是,好你个耿南仲出的啥点子,哪能如此想父子之情。

宋钦宗和宋徽宗的关系 (历史上父子俩最后被俘了)-第8张图片

(父子戏精)

一场插曲之后,这对父子终于见面了!

这两位权谋大家,在东京城门相会,刚刚还寻思是否会被杀的宋钦宗,转头就跟自己爹抱头痛哭起来。两人的演技,足以拿奥斯卡了。

行文至此,到高潮了吗,还没有哦!

宋徽宗回到了东京,心中窃喜终于可以继续画画,顺带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谁曾想,自己的儿子可不这么想,他连续做了四件事,让宋徽宗心里拔凉拔凉的。

首先,他将宋徽宗的所有侍卫换成自己的心腹,严密监控宋徽宗言行。

其次:他急火火的立自己儿子赵谌为皇太子。

再次:他将朝堂之上,但凡跟自己爹说过好话的臣子,一个个点名罢免。

最后:他将被贬官地方的蔡京、童贯、朱勔等全部诛杀,顺带将他们的党羽一并削官夺职。

这组合拳打下来,宋徽宗的所有政治势力灰飞烟灭,一个不留不说,还狠狠刷了一波声望。

因为这群人,各个都是宋徽宗时代著名的权臣、奸臣,杀他们,当然让民心舒坦啊。

可宋钦宗满意了吗?没有啊!

那一刻的他仿如宋朝历代帝王附体,将不安目光盯上主战派领袖,挽救东京的英雄:李纲。

这李纲是谁?

如果没有他力主禅位,宋钦宗当不成皇帝。

如果没有他力主抗金,宋钦宗坐不稳江山。

如果没有他接回徽宗,宋钦宗拿不下权柄。

宋钦宗的一切,都是李纲给的,最后居然要对付他,真让人无言。

那么是为何咧?其实答案也很简单!

首先:作为臣子的李纲,太强了,光芒太甚了,无论朝野民间,他都威望绝顶。

这在不自信的宋钦宗看来,无疑是巨大的威胁,一个下属居然比自己更得民心,换个心胸大的帝王或许能忍甚至觉得是好事,但换个怯弱不自信的帝王,就是另一回事了。

其次:李纲的文采口才,还有脾气让他有“震主之威”。

强悍的李纲,宋钦宗自觉压不住,无论任何事,只要他觉得占理就步步紧逼,弄点宋钦宗下不来台,生死存亡那刻这当然是优点,但金军威胁不在了的时候,这无疑是对皇权的挑衅。

最后:赵宋王朝的信仰告诉他,不能有这样的臣子存在。

大宋的臣子,最该做的是文质彬彬,唯唯诺诺,左右看李纲都不符合大宋臣子的样子。

宋钦宗其实早就想收拾李纲了。

之前是东京保卫战激战正酣,李纲是守城最大仰仗动不得,后续是主战派大臣对太上皇有意见,哪个时候他可以利用他们压制太上皇的势力,也动不得。

这个时候,太上皇的威胁没有了,东京的威胁也没有了。

如此情况下,哪还能容忍这样的人出现。

但,即便如此,宋钦宗依旧不敢直接下旨贬斥李纲,而是又用了权谋手腕。

当时战况依旧处于胶着状态,太原府仍旧被完颜粘罕兵马包围。关心战局的李纲主张要先解太原之围,主和派却认为应该弃三镇求和。

当时朝堂之上吵吵嚷嚷,以至于李纲与耿南仲直接在赵桓面前吵了起来。

随后一出默契的配合出现了。

耿南仲说:如决意不弃三镇,则必解太原之围,欲解太原之围,非李纲不可。

这话一出口,赵桓立马点头,深情款款地看着李纲。

李纲一看皇帝的目光,说:

臣书生,实不知兵,此前东京被围,臣不得已为陛下料理军事,现如以臣为帅统兵,恐误国事。

赵桓说:卿过谦了,能解得东京之围,一定能解太原之围,即命卿为河东、河北宣抚使。

随后就准备下旨!

这是皇帝陛下嫌自己在朝堂之上碍事啊,为了将自己清除出朝堂,居然不顾将士的安危。

退朝之后的他也是干脆,就此称病不出,连连上书要求致仕,但赵桓不允。

这连续的不允许,无疑是将李纲放在火上烤!

原因也很简单,李纲作为主战派的主力,却在皇帝陛下要求带兵的时候,避而不出不说,还准备临阵退休。这无疑是给人以口实。

果不其然,舆论开始议论纷纷,说李纲口惠而实不至,是个只会喊口号的伪君子。

李纲的名声眼见要臭,但深知自己几斤几两的他依旧不愿带兵,又持续不断地上书。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等不及的宋钦宗又玩了一出阴招。

他下诏姚古带兵出征解太原之围,刚刚战败而回的姚古上奏说:兵力不足,请朝廷派遣将帅调动军队,出征才有把握。

借着这个由头,舆论又一次哗然。都在说李纲啊李纲,太原危在旦夕,非你不可,快去啊!

要是再不去,太原丢了你是罪魁祸首。

宋钦宗就这样用军国大事作筹码,逼迫李纲就范。

眼见局势如此,李纲只能领命出征,在出发之前李纲好友同知枢密院事许翰派人给了一封信,信中只有两个字:杜邮。

这两字是古已有之的典故,杜邮就是备受秦王打压馋毁的名将白起自杀的地方。

知道自己不走不行的李纲,出征那日对宋钦宗说:

臣此次出师,决无再还之理,臣愚昧耿直,不容于朝,只希战死沙场,则得偿所愿。但敌国外患或者能够扫去,而小人在朝,蠹害难除。万一朝廷不能坚持抗战,又欲割地议和,李纲惟求退隐山林,终此一生。请陛下明察臣一片孤忠,以全君臣之义。

听完李纲的话,宋钦宗动容不已,但动容归动容,该做的事他是一个也没落下。

履新之后的李纲,政务上处处被限制,军务上有名无实,军政两面都不能发挥的他,在1126年9月选择辞职。

辞职之后的他,还被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一贬再贬,最后被贬到了夔州(今重庆奉节)。

宋钦宗就这样以军情相要挟,达成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将最强有力的主战派,赶出了朝堂,赶得远远的。

这一轮轮做派,无一不凸显了厚黑学的精髓。

有这智商,但凡做点正事,备战治民,何至靖康之耻无人可用,无兵可战。

当宋钦宗,如愿以偿将皇权所有威胁全部剔除后,也为更大的灾难埋下了伏笔。

金军再次来犯的时候,想起李纲好的宋钦宗,急火火派人去请李纲出来主持大局。

奈何为时已晚!

北宋灭了。

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