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诛十族的方孝孺简介(明史有记载灭十族共计多少人)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09日18时40分43秒 222 0

古代读书人将“气节”二字作为人生的至高追求,比生命更加重要。在这件事上明建文帝忠臣方孝孺就树立了一个榜样,几百年来为后人所敬仰,甚至将他抬上“节义第一”的高度。

很少有人知道,方孝孺在得到这个美誉的同时,却绑架了上千条人命。

明朝诛十族的方孝孺简介(明史有记载灭十族共计多少人)-第1张图片

方孝孺被朱棣以诛十族的罪名处斩,受此案牵连被发配充军的人达数千人,873颗人头成就了方孝孺的“气节”。这种玉石俱焚,带领群众一同赴死的代价确实是太高了。

朱棣原本不想杀方孝孺,只是他夺了侄儿朱允炆的皇位,此为名不正言不顺。

如果能让建文帝的忠臣为他正名,自然就能堵住天下人的嘴巴。姚广孝就曾嘱咐朱棣说,到了南京后不能杀方孝孺,说要是杀了他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就绝了。姚广孝本想保护方孝孺,没想到最后却害了他。

朱棣对方孝孺的认识并不那么深刻,换句话说若是没有姚广孝的这番叮嘱,朱棣未必就会让方孝孺替他起草登基诏书,也就没有所谓的诛十族了。

既然有了姚广孝的提醒,朱棣当然觉得只要制服了方孝孺,就等于制服了全天下的读书人。

明朝诛十族的方孝孺简介(明史有记载灭十族共计多少人)-第2张图片

在朱棣看来,无论什么事情,包括读书人的气节都可以用皇权来取得,可是他没想到在方孝孺身上失算了。方孝孺作为弱势的一方,在绝对强势的朱棣跟前却一点不示弱。

当朱棣说要诛他九族的时候,他为了逞口舌之强,说:“诛我十族又如何?”朱棣随口就答上话了:“那就诛你十族”。

自古以来圣人都有忠臣不仕二主、朝闻道夕死可也的说法,不要忘了圣人同样有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方孝孺读了那么多的书,只知进而不知退。当朱棣斗狠说要诛他九族时,他完全可以说“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嘛。

当然,方孝孺是正人君子,东方朔对汉武帝耍赖皮的那一套,他是永远也学不会的。

但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总是可以运用一些语言技巧,来保护自己的亲属和众多的门生吧。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方孝孺不给朱棣写登基诏书,死是必然的。但如果方孝孺处置得当,就可以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明朝诛十族的方孝孺简介(明史有记载灭十族共计多少人)-第3张图片

历史上李鸿章就被后人认为是个“卖国”之人,可有几个人会仔细想想,如果当年李鸿章不去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又或是装病不去京城签订《辛丑条约》,试想,这两个卖国条约就没有人去签了吗?

同样的道理,方孝孺不起草诏书,朱棣的皇帝就不当了吗。

显然不是,那么方孝孺被诛十族后朱棣又选择谁替他写的诏书呢?说出来肯定让大家惊愕不已,这个人就是方孝孺的同学楼琏。

楼琏和方孝孺都是朱元璋时期大儒宋濂的得意门生,尽管楼琏的学问没有方孝孺那么出众,可他也是建文帝身边的侍读,也算是仅次于方孝孺的文章高手。楼琏也是一个有气节的读书人,更重要的是,楼琏就比方孝孺懂得策略。

明朝诛十族的方孝孺简介(明史有记载灭十族共计多少人)-第4张图片

方孝孺被诛后,朱棣将笔墨和屠刀一起送到了楼琏的面前,让他二选一。那么楼琏是怎么处置的呢?

他回答朱棣说:“天命归您不可违,臣即受命,当效笔杆子之劳。”这一番话让朱棣很受用,趁着朱棣高兴楼琏提出要求,希望能将笔墨带回家,仔细斟酌后在呈御前。

楼琏领命回家后,他也不想失了读书人的气节。

只不过他不想连累家人,不想被诛九族,更不想被诛十族,不想让无辜的人做他的道德绑架者。最终,楼琏以一条白绫结束了自己。朱棣得知消息后,也没有深究楼琏。

同样一件事,方孝孺一时逞能搭上了873条人命,而楼琏死了一人,保住了全族。

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差距竟然如此之大。至于朱棣的诏书后来是谁写的呢?有说是王景,有说是王达云,到底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反正总是有人要写的。

明朝诛十族的方孝孺简介(明史有记载灭十族共计多少人)-第5张图片

后世都说方孝孺节薄云天,其名更是满天下。

而不少人说楼琏不拟诏书而独死,虽然也是有气节之人,不过和方孝孺不可同日而语。那么就要问了,方孝孺牵连数千人换来的气节能称之为“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