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刊物投稿(新手投稿需知道的四点常识)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2月03日09时21分02秒 397 0

文献投稿(新手投稿四大常识)

当一个新手向文学杂志投稿时

需要知道的四点常识

第一,作品是给谁看的?

当然要投编辑一票,但是要有选择。

前提有两个:对自己的作品有明确的定位;对提交的出版物有基本的了解。知己知彼,不是为了投机,而是为了防止无用功。比如你把你的散文放到《收获当代》这样的小说刊物上,基本没有机会。但是,如果把相对传统方式写成的作品,投在先锋文学的位置上,后果就不难想象了;一些出版物每期的容量为120,000-30,000字。如果再扔进去一篇中篇小说或者一篇四五万字的长文,我觉得除非极其牛逼,否则石沉大海的几率极高。

投稿时尽量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其中之一。

其次,很多刊物的编辑分工明确,不看各种作品。如果把散文稿交给小说编辑,那就是用词不当;反之亦然。

第三,与同一编辑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为宜。不要把稿子这次投给编辑A,下次投给编辑B,也不要同时投给同一刊物的几个编辑。

第四,一般不建议直接把稿子交给主编。除非你和主编很熟,或者他/她在成为主编之前是你的责任编辑,否则不要抱着这样的投机心理,如果你把稿子给了主编,你就会被区别对待。

如果一个杂志没有负责社会事务/行政的社长,那么主编既要负责业务,又要负责行政,很忙。同时,主编负责最终审核,他/她一般不会直接编辑作品。所以,即使你把作品交给主编,他/她也会分发给相应的编辑。

二、如何给作品投票?

以前一部作品完成后,多是手写或者打印,通过邮局寄到编辑部。现在时代不同了。大部分作品都是键盘打字。但是你也要知道不同刊物的不同要求。目前大部分刊物都有公众投稿邮箱,接受免费投稿,有些刊物还会公布栏目投稿邮箱甚至编辑个人邮箱。

当然,也有一些出版物要求作者同时发送电子版的印刷本——很多作者不理解这一点。我想说的是,站在作者的角度,当然是方便通过邮件投稿;不过从编辑的角度来说,看印刷纸张的感觉肯定会更舒服。如果你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也许这并不难理解。

在此,我想给出两点建议:

第一,我们已经进入了微信时代,编辑和作者可以在不同的群里见面。可以说不抬头就看不到对方,但请不要一言不发直接把稿子拖到编辑的微信里。即使可以,你也应该在这样做之前咨询一下编辑。一般来说,把稿子发到编辑的邮箱是可取的。

第二,投稿数量不要太频繁。一般一年两次为宜。如果发表了,那就等到下一年投票吧。期刊出版周期长。月刊一年最多发表100多位作者的作品,双月刊发表的作品就更少了。

如果一个月给同一个刊物投递两三次稿子,甚至拿它当手榴弹去轰炸同一个编辑的邮箱,不难想象,被发表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而且会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

第三,认真严谨的对待自己的作品。

作者对作品的态度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文笔是否规范,表达是否严谨,版面是否美观等等。也许同事们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越是成熟的作家,对待作品越是严谨。据说毕飞宇先生定稿的作品,你很难动一个字,哪怕是标点符号。这种严谨的写作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文学刊物投稿(新手投稿需知道的四点常识)-第1张图片

在生活中,如果一个孩子穿得很差,脸上、手上、衣服上到处都是污垢,我们就可以断定他的父母不负责任,他的书写也是如此。我们不是一直说作品是我们的孩子吗?

记得我读书的时候,老师总是在考试前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字要写得工整,纸要保持干净。老师的建议无非是想让我们对阅卷老师产生好感。现在大多用电脑写作,版面简单。其实稍微用心一点,版面可以更好看,不会出现段落不齐,行距不一的情况。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表达严谨规范,尽量剔除错字错句。做到这一点,作为一个作家,应该不是问题。从决定写作的那一刻起,就要养成规范表达的好习惯。如果你的表达不标准,不符合汉语写作的范式,就会让读者很头疼。

当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标准化表达和个性化表达并不冲突。个性化表达只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天赋形成的独特风格。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会有意识地对写出来的文字进行“过滤”。我相信,静下心来把自己的作品逐字校对五遍,排除99%的问题,不是问题。

不久前,我在记事本上写下了下面这句话:“如果你没有回头校对自己作品的习惯,那就是态度的问题;如果自己校对了很多遍,句子还是不合理,甚至严重到让人咬牙切齿,那就是基本功没有练好。“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我校对三位作者的稿件时,真的被折磨得够呛。这些稿子乍一看没有问题,但仔细看,每一句都是问题。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不认真对待,不想多看一眼稿子,你凭什么指望别人认真对待,多看一眼?如果你是我,你肯定会有同样的感觉。

第四,如何咨询稿件处理情况。

我经常收到作者的来信,询问我作品的处理情况。不是自然手写的信,大多是微信。关心自己作品的命运无可厚非。对于作品中存在的问题,编辑也愿意和作者交流。但是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以我自己为例:我把稿子投给了哪个刊物或编辑,我几乎不问处理情况。我会很自觉的等待。期限是三个月。如果在此期间没有收到留置通知,我会按照约定另行处理。当然,对于我略有把握的稿子,我会多等一会儿。

据我所知,三个月期限似乎是文学期刊不成文的规定。事实上,几乎每个出版物的版权页上都有类似的解释。作为编辑,如果我的稿件在终审后被保留,我会第一时间通知作者,告诉他不要再投稿了。

这种要求大致有三个原因:一是文学期刊的出版周期比较长,要么是月刊,要么是双月刊;二是投稿量大。虽然我国的纯文学刊物不在少数,但是面对庞大的写作群体,僧多粥少还是太多了。因此,不难推测,出版物的声誉越好,投稿者就越多,尤其是著名的。三、编辑加工稿件,除了非常重要或急需的作品,一般会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不会优先加工。而很多作者,对此一无所知,在给你稿件三五天后就迫不及待地询问稿件的处理情况——甚至在周末或晚上频繁发微信或打电话咨询,这就有些无语了。

文学刊物投稿(新手投稿需知道的四点常识)-第2张图片

也许在很多作者的想象中,编辑工作是很悠闲的,只是在工作时捧着一杯茶。但这只是理所当然的事。熟悉文学期刊工作流程的人可能知道,文学月刊的编辑每个月手里都拿着三篇稿子,就像流水线上工作的女工一样,忙得不亦乐乎。审核、编辑、校对(加上送审前的校对,一共四校),每个环节都缺一不可。而且每个环节都很烧脑。另外,每个编辑每天都要面对很多作者和作品,精力确实有限。

所以作为一个作家,还是多点耐心,遵守一种必要的契约精神比较好。毕竟,没有任何出版物是只针对某个作者的。如果遵循谁咨询我就先看稿子的原则,那就不公平了。就像很多作家说的,一部作品一旦完成,就有了自己的命运和归属。我们把新修改的作品放出来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开始写另一部作品了。这不是很棒吗?

连续写作才是一个作家的正确状态。

作者:巴黎隐士,第一部《共和国2017》

来自微信号:雨花杂志

巴黎隐士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向训,发表散文四篇。现在他住在江南,在一家出版社工作。

新期刊目录

阅读编辑器

郗鉴候鸟的勇敢

出自《候鸟的勇敢》,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5月版。

阅读强度

国王屋顶上的下士。

选自《人民文学》2018年第8期

王祥夫镜报

来自红豆2018年第9期

竹山坡丹镇电影院二题

选自《荷花》2018年第5期、《广西文学》2018年第6期

黄梅给猫留了门。

选自《中国作家》2018年第7期

金济东志

从2018年10月第5期开始

朱婧的狗要去安徽。

选自《雨花》2018年第7期

深度对话

周晓峰、李秀文和张莉对心灵和世界的尊重

来自天涯2018年第3期

阅读每个人

严文生:一个“不完整的整体”

选自《作家》2018年第3期

作家年谱

龚曙光是一只猫的爸爸。

选自《疯长的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7月版。

作家行走

李淳珍博物馆

选自《读书》2018年第4期

敏锐的阅读

于静茹,表妹安娜。

选自中山2018年第4期

阅读潮

文岁移门、树屋和飞机

选自《小说世界》2018年第4期

阅读的八个方向

(美国)倪的孩子去哪里了?

选自《夏天与西伯利亚》,上海文艺出版社2018年7月版。

《中国文学选》2018年第10期,10月1日出版。

2019年将推出订阅,本刊将扩容。

以更丰富的内容服务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