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安修第二任丈夫(延安四大美女)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2月05日15时12分21秒 285 0

蒲的第二任丈夫(延安四大美女)

彭元帅

1973年4月,彭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1974年9月,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此时,彭身体左侧瘫痪,右下肢肿胀,大小便失禁,甚至说话也不清楚。当时,彭住在北京解放军301医院。他没有孩子,大部分时间由侄女彭梅魁照顾他。

有一天,组织里有人来医院问:“美葵,你家里有需要探望的人吗?”彭梅魁摇摇头,表示没有人会再来。又有人问:“这不对。不是还有蒲安秀吗?”彭梅魁先是一愣,慢吞吞地说:“他们早就离婚了。”

事实上,组织上已经派人去问蒲的意见了。当时她在北师大,去不去完全由她自己决定。浦安秀犹豫了一下,心想,“这是组织上对我的考验吗?我还是不去了。”1974年11月29日14时52分,彭病逝于北京解放军医院14号病房,享年76岁。

中国一颗耀眼的新帅哥明星悄然陨落。彭去世的时候,他没有亲人,也没有战友。当赶到医院时,彭身上盖着一张白床单,上面写着“王川”的名字。彭梅魁眼里涌出了泪水。她立即赶到北师大,再次见到了蒲。

浦安修第二任丈夫(延安四大美女)-第1张图片

与彭的侄子侄女合影。

告诉彭梅魁我叔叔去世的消息,问她:“我叔叔去世了,他的尸体还没有火化。你想看看我叔叔的尸体吗?”浦安秀沉默了很久,摇摇头。20多年的夫妻恩爱,老公已经因病去世。你不想看看吗?当时,蒲根本没有料到,他会为拒绝见彭最后一面而感到内疚和自责,最后孤独终老。

蒲和彭的故事要从抗日战争说起。在彭遇到溥之前,他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这使他身心备受煎熬。况且他忙于领导战争,个人婚姻也迟迟没有着落。1938年,彭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时已40岁,还是个单身汉。

同志们都为彭担心,因为很多人在他的牵线搭桥中碰上了钉子,所以他们不敢再提这件事。陈赓足智多谋。得知彭喜欢打排球后,他想了一个办法:组织一场女排比赛,为彭创造接触女性的机会。

1938年秋,彭从前线回到延安,出席六届六中全会。会议结束时,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富春和彭正在办公室谈话,陈赓走进来说:“彭将军,今天有一场精彩的排球赛。你会去看吗?”

彭说:“我现在很忙,你还是去看看吧。”陈赓向李富春使了个眼色,说:“彭将军,你难得回延安。前线压力这么大,这是放松的好机会。”李富春在旁边附和道:“是啊,彭将军,您的好意我很难拒绝。”

陈赓

经过彭的两次劝说,立即起身。“这只是一场球赛。我去看看。”陈赓是对的。排球比赛非常激动人心。彭特别注意了场上一位身材高挑的女选手。陈赓见此情景,知道彭有解决婚姻问题的办法,便低声问:“彭将军,比试如何?”

“精彩!下次有这么好看的比赛,你要通知我!”彭对说,意犹未尽。陈赓又问:“你觉得哪个球员打得最好?”彭用手指了指,陈赓笑着说,“这个女队员的名字叫蒲。她来到延安不久,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在她在陕北的一所公立学校教书。她的知识和性格都比较好…”

陈赓的介绍还没结束,彭就意识到了什么,直接打断了他的话。“你在说什么?谁愿意听你的?”比赛结束后,陈赓请彭与队员们见面。当彭与蒲握手时,他显然用了些力气。他称赞道:“你打得很好。”

在陈赓的牵线搭桥下,蒲和彭渐渐走到了一起,爱情的火花被点燃了。在多次接触中,彭向讲述了全家的情况、个人的婚姻经历和现状。彭这样做是出于对的尊重。众所周知,彭是一位性格坚强的将军。

浦安修第二任丈夫(延安四大美女)-第2张图片

蒲和彭。

事实上,战场上的彭与生活中的彭截然不同。在战场上,彭神情严肃,对下属要求严格,说话算数。生活中,彭为人直爽,重情重义,待人和善,对下属和群众特别热情。

另一方面,蒲安秀也不简单。蒲,1918年生于北京,祖籍上海嘉定,家境良好。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家境好,受过大学教育。蒲虽然是女性,但她对家庭和国家有着强烈的感情,在求学期间多次参加爱国学生运动。

1936年,18岁的蒲加入中国民族解放先锋队和妇女救国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4月,蒲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先后任陕北公学党总支女干事、中共中央组织部训练班书记。

那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但蒲并不在乎。她容貌姣好,与刘志兰、叶静宜并称“延安三美”。普比较喜欢运动,所以才有了在排球场上与彭“不期而遇”的一幕。1938年10月10日,40岁的彭和20岁的蒲结婚了。

与蒲和彭结婚后,他们和其他八路军将领一样,过着“星期六”的婚姻生活。虽然两人年龄相差20岁,夫妻两人分居两地,但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好。蒲安秀婚后在北方局工作,她有自己的追求,希望能做出一番事业。

彭和蒲。

左权的女儿左太北后来说,“彭伯伯从来不大声说话,家里很温暖。我觉得彭伯伯在家里对蒲阿姨很听话。后来听外面说彭伯伯脾气大,蒲阿姨家境好,特别是典型的江南淑女风度。但是,他们等于积极和消极,但他们在一起非常和谐。没有一对老夫妻对任何事情都有不同意见或争执。五年前,我觉得他家很温馨,很和谐。”

左太北的说法并不夸张,但彭和蒲所经历的“何去何从”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1942年5月,日军对八路军太行山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北方局被迫分散突围,蒲在突围中失踪。

蒲一连失踪了好几天,彭急得整夜睡不着觉。原来,蒲为了躲避日军追击,躲在一个山洞里,归队时双脚都起了泡。彭看到它时很苦恼。铁血硬汉泪流满面。晚上,他用热水给妻子泡脚,给她起水泡。一边挑水泡,彭一边“抱怨”妻子以后要想办法找个平坦的地方走路。

与世隔绝的彭把对妻子的思念深埋在心底,偶尔与蒲通信联系。例如,1947年6月,彭在百忙之中,给在晋西北静乐县潘家庄参加土改的蒲写了一封信:

彭和蒲。

安秀同志:敌人有三十三个旅进入边区。三个月内(从三月十九日起),歼敌五个旅。敌人最近从四川、湖北、甘肃凉州调来六个旅。边区军民打败侵略军的信心大大增强了。你在叮当工作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一切如常,请不要看。

在这封信中,彭只简单介绍了在西北战场的战斗情况。他没有强调对手的实力,而是用了一句“你在叮当身上获得了很好的体验”来表示对妻子的关心。建国后,彭和蒲以为他们可以相依为命。朝鲜战争爆发后,彭支持出兵朝鲜。他很快被任命为志愿军总司令,夫妻二人又开始在一起了。

溥安秀没有责备。她坚决支持丈夫的决定,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从不干涉丈夫的工作。然而,自1959年庐山会议以来,这一切完全改变了。庐山会议期间,蒲刚好有几天假期,当时她在北师大担任教育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

蒲打电话给的彭,希望能游览庐山。起初彭不同意,但浦在电话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最后,他说:“哦,请过来。”蒲安秀立即收拾好行李,登上了南下的火车。她不知道,她的庐山之旅,将是一次休整的开始。

和彭主席。

到庐山后,蒲才知道彭已经“靠边站”了。也许这是一次暗杀的安排。蒲看到了一份他最后一次来庐山时不该看到的文件。当他来到庐山时,、彭正在参加一个会议。当他从会议回来时,他发现他妻子的眼睛因流泪而红肿。

知道彭溥已经什么都知道了。庐山会议后,惊恐万状的蒲跟随回京。一有空,彭就给写信说明情况,但一直没有回音。普安秀不知道她能做什么。她只是哭了。她不止一次向丈夫抱怨:“你是国防部长。你只要管好军务就行了。为什么非要管经济上的事?”

彭对也很无奈,但他不能置之不理。青年时代的一系列悲惨经历,使彭对贫苦人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现在人民生活困难,他显然不能视而不见。彭耐心地向妻子解释,“我是政委。看到现在这么多问题,我能不管吗?”

彭是个意志坚强的人,他对溥的不断焦虑状态很不满意。有时候,他会忍不住说太多:“你怎么这么紧张?天塌不下来。”1959年9月底,彭搬到北京西北郊瓜家屯的花园,一住就是6年,直到1965年11月离开北京去西南三线。

与溥和康克清。

彭被批判后,蒲受到牵连,她在北师大的一切职务都被解除,被列为“全校重点对象”蒲越来越害怕,她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面对什么。彭也很困惑,但他不想把自己内心的苦闷告诉别人。

彭甚至没有想到,他和溥之间的关系会破裂。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后,彭的处境越来越糟。北师大有人做蒲的工作,建议她与彭“划清界限”。这个所谓的“划清界限”,就是选择离婚。

浦想了很久,最后把离婚申请报告交给了北师大党委。北师大常委会把这个报告提交给上级,又转交给一些人,最后送到了邓小平。看完报告后,邓小平作出批示:“这是一个家庭问题,我们不关心。”

蒲不敢向彭提出离婚,于是她请彭的侄女告诉她离婚的想法。听了带来的消息后,彭沉默了很久。最后,他对彭梅魁说:“美奂,我现在很危险,许多问题还没有结束。她现在压力太大了。如果她想离开,她别无选择,只能离开。请通知她尽快来找我。”

一九六二年十月下旬的一天下午,蒲来到花园。彭前一天接到的通知,说蒲第二天要来找他。面对面坐在一张长桌前,彭从来不告诉妻子他的遭遇,但这一次他似乎改变了主意。

我问彭溥,“我想我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我被这样对待?”溥安秀没有回答,只是不停地擦眼泪。毕竟,彭选了一个大梨。他小心翼翼地剥掉皮,然后一切都被一分为二。

中国人不与人分梨,尤其是夫妻不能分,因为“梨”与“李”谐音,所以分开。彭没吃半个梨,但浦吃了几口…

彭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于是拿起半个梨扔在地上。蒲安秀低下头,哽咽着说:“对不起,以后请多保重。”蒲没有意识到那天吃了几个梨成了她最后悔的决定之一。后来彭平反,蒲去追悼会,她说:“老彭说得对。他拒绝吃碎梨是对的,但我,一切都是错的。”

彭和蒲吃梨决定离婚,但当时没有走法律程序。蒲虽然与彭“划清了界限”,但在10年的特殊时期仍有牵连。当特殊时期结束后,组织上理解了溥,承认她与彭结婚,仍承认她是“彭夫人”,但溥始终无法原谅自己。

一九七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彭的遗体被秘密火化。下令保护骨灰,于是彭的火化申请表上写着:“申请人:王魁,地址:301,与死者关系:父子,死者姓名:王川,男,76岁,打印号:1269。”

彭追悼会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彭被平反,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在追悼会上,彭的骨灰上覆盖着一面党旗。蒲参加了的追悼会。在她弥留之际,彭拒绝再见她。现在她已经改过自新了。结果她在追悼会上受到彭家人的冷落。

参加完彭的追悼会后,蒲决定用实际行动弥补自己的错误,于是给自己“约法三章”:

第一,在所有场合,我们都不会冒充“彭夫人”。不要做什么特别的事。当时解放军总参谋部曾经安排了一个单独的小院给她住,她直接拒绝了。

第二,严格按照彭生前的要求,靠自己的工资生活,同时尽力帮助受彭问题牵连的干部和有关同志。据不完全统计,从彭平反到蒲去世的12年间,她亲自协助处理了4000多封来信,近万人得到平反。

第三,清点彭的遗物、遗产和欠薪等。你自己一毛钱也不拿,全给彭的亲戚了。当时这一举动感动了无数人,一度被组织表扬,称赞她是“一个老干部的言传身教。她还把我们党几十年来形成的好传统、好作风作为传家宝留给子女,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晚年的蒲安秀

晚年,蒲形单影只,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整理彭的作品上。为了告慰彭的英灵,蒲不顾身体健康,和彭传组的同志们一起奔赴湘、赣、黔、陕、川等地,寻找彭当年战斗过的地方,看望无数彭革命老区的同志和群众。

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彭的自述终于在1981年发表了。这本书出版后,短短三年就卖出了近300万册。蒲安秀也拿到了一笔稿费,但她没有拿,就直接捐给了山西左权县的两所学校。

《彭自述》发表后,蒲继续参与编纂《彭生平年谱》、《彭简介》、《彭军事文选》等。她希望自己能忙起来,而这些书都与彭有关。到了晚年,蒲仍在关注反映彭生平的《彭传》。

彭追悼会

在弥留之际,溥忍着病痛,给杨写了一封信:

尚坤同志:我非常感激和高兴你不顾国家大事来看我!但当时因为太激动,没有把自己最重要的担心向大家汇报。为彭先生光辉、伟大、革命的一生写一部传记,是我的夙愿,也是我的职责,在我患病期间一直萦绕心头。传记写作团队做了10多年的大量工作,现在有的已经送审,有的正在修改。我非常希望在中央党史军史领导机关的指导下,出一部好的传记,有利于发扬革命传统,教育后代,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正气,有利于安定团结。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你是最了解彭老师的老战友。希望彭先生的传记能由您亲自审阅,但考虑到您的国事,恳请您关照,委托有关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审阅传记。我很抱歉!

蒲1991年5月1日

晚年的蒲安秀

看完这封信,她泪流满面。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蒲还在想着彭。如果彭早知道,他早就笑着死了。1991年5月2日,溥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作为彭的妻子,蒲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但她在生命最后阶段的所作所为,给了后人无尽的力量向她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