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死后为什么被拖尸(尸骨挂拖拉机后面示众,遗骸散尽)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07日11时23分48秒 221 0

李鸿章死后为什么被拖尸(尸骨挂拖拉机后面示众,遗骸散尽)-第1张图片

李鸿章祖籍安徽合肥,是天下闻名的晚清名臣更是朝之重臣,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

李鸿章创立了北洋水师,还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发起了著名的洋务运动,开创了中国工业发展的新纪元。

李鸿章一生参与了晚清多次历史代表性事件,曾经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加甲午战争,更是在世界各国列强侵略中国期间代表清政府签订过《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李鸿章于1901年11月7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8岁。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入土为安后过了不过60年,就在中国特殊期间,他被当作“卖国贼”的反面代表,被地的村民粗暴地从墓中拖出,悬挂在拖拉机后面上街游行,尸骨腐朽沿路散落,最终落得个尸骨无存。

那么,李鸿章到到底是不是当时人们口中的“卖国贼”呢,他的一生究竟经历过怎样的跌宕起伏,又是否真的是一个“卖国求荣”的无能之人呢?

李鸿章死后为什么被拖尸(尸骨挂拖拉机后面示众,遗骸散尽)-第2张图片

师出有道

李鸿章自幼苦读,他的父亲把李鸿章作为家中重点培养对象,让他拜在曾国藩门下学习圣人之道,为他一生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曾国藩曾经评价李鸿章是可用之才。

李鸿章统领淮军期间,积极地采纳了外来先进的武器作为装备,淮军也在后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屡建战功。

晚清外交第一人

或许正是因为他的“见多识广”,清朝政府故步自封的统治阶层在面临众多的外交事件时,都是由李鸿章抛头露面。

在与英国谈判的过程中,英方下战书要挟李鸿章,他外派使者到英国签订通商协议并允许英国人出入西藏。

在与法国谈判时,李鸿章看到国内军队溃不成军,水师尚未成熟,实在无力交战,清廷内部混乱再加上慈禧的不配合,他和法国最终签订了中越边境开放的合约。

最有标志性的条约莫过于他和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以及辽东半岛。粗略计算,他一生共签订了30几份条约,大部分都是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连在一起代表着中国一段屈辱的历史和一寸寸割让的土地。

李鸿章死后为什么被拖尸(尸骨挂拖拉机后面示众,遗骸散尽)-第3张图片

李鸿章外交风格总体来看他极力周旋在各国之间,倾尽全力避免战事,有人说他是为了维护家族产业才卖国求荣换取国内太平能够永保财富恒通,也有人说他是预判国力不足,在争取时间建设国力等待时机。

发起洋务运动,兴建北洋水师

他在任职期间,大力兴建工业制造厂,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他认为无论是军事力量还是国家经济,都必须在工业上进一步加强建设才能够与外敌抗衡。

他思想非常开放,经常看到其他国家的长处,为国内的工业水平和国民生活感到深深的担忧。于是他修建水路交通、大举开发煤炭资源,后来他的产业遍布矿产、纺织、通讯、交通等等,当然这也让他的整个家族囤积了大量的财富。

在经历了多次谈判后,李鸿章已经意识到了中国当时海上力量的薄弱,中国需要一支强大的水上舰队来保护国家的领土和海域。

于是他上奏朝廷兴建了中国第一支近现代海军舰队,这支舰队的装备及正规成都在当时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北洋水师。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为“东方俾斯麦”。

李鸿章死后为什么被拖尸(尸骨挂拖拉机后面示众,遗骸散尽)-第4张图片

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水师全力抗战与日军在多个水域浴血奋战,但慈禧太后仍然沉浸在准备大寿的庆典这些事情里面,不予拨款支持,事实国家财政已经入不敷出。甲午战争惨败,北洋水师最终全军覆没。

晚年悲怆,尸骨无存

战争攻入北京,慈禧逃到西安避难,却委任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奉命北上,国家衰败让他心力交瘁却仍要在各国之间周旋,不久李鸿章就病倒了。

此时慈禧逼迫李鸿章尽快完成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便是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的最后一份条约——《辛丑条约》。

在签字的最后关头他老泪纵横,他向在场的外国使节表示,即使谈判失败,中国也不会败给日本,中国迁都到陕西也一样长期作战,无尽期作战,日本是无法征服中国的!

有位外国外交家曾经是这样评价李鸿章的“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维护国家利益的人,然而他手中的筹码实在是太少了。”

1901年,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签字后大口吐血,后被诊断为胃部大出血,不久就在北京病逝了。

传说李鸿章去世前曾经留下一首《临终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死后为什么被拖尸(尸骨挂拖拉机后面示众,遗骸散尽)-第5张图片

李鸿章死后其灵柩被运回了老家安徽,和夫人合葬于合肥东郊大兴集。有人说,他垄断工业、矿业、经济、通讯多年,他死后留下来的资产足有四千万两。

这样的传言让很多人对他的墓充满好奇,19世纪50年代,当地有关部门就将他的墓挖开了。

传说李鸿章的墓坚固无比,挖墓的人企图用炸药炸开墓穴,谁知炸药引爆后竟然纹丝不动,人们在距离墓穴很远的地方向地下挖通一个很深的地道才进到墓中。

特殊期间,他被作挂上“卖国贼”的名号,不掘墓不足以平民愤,李鸿章和同墓穴的夫人两人尸骨都被拖出,墓中的李鸿章身穿黄马褂,人们把他的尸骨拴在绳子上拖着游街示众,直至尸骨散尽。

李鸿章死后为什么被拖尸(尸骨挂拖拉机后面示众,遗骸散尽)-第6张图片

梁启超也曾说过“吾惊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重整工业、大兴水师此为有才,学习西方大力推广洋务运动此为有识,列强辱国朝不持政此为境遇不堪。

然而,当我们真正去评价这样一位历史人物,或许真的应该全面斟酌一下他所处的历史环境、政治环境,这样来总结他或许对他来说才算是公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