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实录+点评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09月08日17时59分48秒 221 0

语文情感-交往型课的实践探索:《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下。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的父母是怎么爱你们的?

生:他们每天接送我上学,每天做好吃的给我吃。

生:他们会带我去旅游。

生:他们会教育我做一个好孩子。

师::每一位父母表达爱的方式都不相同。毫无疑问,他们都是爱你们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跟着老师一起书空课题。发现了吗?这个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用了两个引号

师:为什么要用两个引号呢?

生:因为那是母亲和父亲说的话。

师:所以,作者要用两个双引号把它们标注起来。看来,你们预习得还比较充分。好,请大家读读课题。

(师指名读课题)

师:如果是我,我会这样读——(示范读课题,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区分开来,读出不一样的语气。)

(生再读课题)

师:那么,老师再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会不会读这些词语。

(师课件出示)

第一组:精彩极了、搂住、赞扬、腼腆、得意扬扬、慈祥

第二组:糟糕透了、失声痛哭、严厉、引入歧途、谨慎

师: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根据这两组词语简单地介绍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课文主要讲了我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夸奖精彩极了,父亲却批评糟糕透了。长大以后,我明白了,无论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爱的表现。

师:如果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你觉得可以怎样分?

生:第1-14自然段为一部分,第15-17自然段为一部分。

师:你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吗?

生:第一部分主要讲我七八岁时候的事,第二部分主要讲我长大以后的事。

师:第一部分是写事,那第二部分呢?

生:写得到的启示。

师:也就是事情+启示(板书)的写法。其实,这种写法我们在前面的一篇课文里也学到过,还记得是哪篇课文吗?是的,就是《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

师:在这篇课文的最后,作者写下了怎样的感悟?

(师指名答)

师:其实,你所说的这些内容归结起来就是最后这两句话: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师:也就是说,精彩极了代表的是母爱,糟糕透了代表的是父爱。

(师板书:母亲 爱 父亲)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研读作者是怎样写父母的爱的。看课文第1-14自然段,一边默读,一边用横线画出描写母亲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父亲语言和动作的句子。(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生汇报)

师:找得非常准确。我们先来看写母亲的第一个句子。这个句子很长,谁来读读?

(指名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

生:开心。

生:兴奋。

生:激动。

师: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生: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的。

师:从母亲发光的眼神中看出她的兴奋和高兴。

(师板书:神态)

生: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

师:嚷是什么意思?

生:叫、喊。

师:母亲实在太开心了,以至于大声喊了起来。谁来学着母亲的样子夸夸巴迪?

(生大声朗读)

师:声音是够大了,但是,这里面有两个标点符号,要注意读好。第一个?表示疑问,不敢相信。接下来连用了两个!表示惊讶、赞美。

师:让我们一起学着母亲的样子夸夸巴迪。

师:你还能从哪儿感受到母亲当时的心情?

生: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通过母亲的动作也能看出她的兴奋。

师:原来从母亲的动作也能感受到她的开心激动。

(师板书:动作)

师:从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兴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作者就是这样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所以说精彩极了代表的是母爱。其实,在中外文学史上,也有很多表现母爱的描写。比如——(课件出示)

这时你先想起的是母亲。你想起小时候生病,母亲的手掌一下下地摩挲着你滚烫的额头的光景,你浑身的不适、一切的病痛似乎都顺着那一下下地摩挲排走了。好像你不管生什么大 病,也不曾像现在这样的难熬:因为有母亲在替你扛着病痛;不管你的病后来是怎么好的,你最后记住的不过是日日夜夜守护着你生命的母亲,和母亲那双生着老茧、在你额头上一下一下摩挲的手掌。

——《这时候你才算长大》

师:就这样一个摩挲的动作,你的母亲在你生病的时候肯定也曾这样照顾过你。

(课件出示)

每当我哭时,妈妈就安慰我;每当我感到像一只孤弱无助的小鸟时,妈妈就张开她那宽广的臂膀,给我温暖和爱的气息。

师:你的母亲肯定也曾经这样安慰过你,拥抱过你。

(课件出示)

母亲的情绪一下子失去了控制,她边哭边说,没有文化不会有出息。不读高中怎样向你故去的父亲交代,万万不能让母亲后悔一世啊!母亲的话像一根针扎在我的心尖上,那份伤心远远甚于肉体之痛。

师:你的母亲肯定也曾经这样苦口婆心地教育过你。

师:千言万语也写不尽母亲的爱,就像这首古诗一样——(课件出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同学们,你的母亲肯定也有一些细节深深地刻进了你的心里。

师:读着读着,你是不是对巴迪的母亲有了更多的了解?那就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一段文字吧。

(课件出示)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师:读到这里,你一定对巴迪母亲后来说的这两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读!

生: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师:你读懂巴迪的母亲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生: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很关心巴迪。

师:是的,多么慈爱,多么善解人意的母亲。

师:这就是母爱,她们总是能及时发现我们的优点,并且给我们鼓励。读!

生: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她们,总是能给我们最温暖的拥抱。读!

生: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师:她们,总是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给我们心灵的慰藉。读!

生: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师:这就是母爱,这种爱就隐藏在母亲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只要用心,你也可以去发现。

师:比如:当你摔倒的时候,她可能会——

生:立刻跑过来把我扶起来。

师:并且关心地说——

生:孩子,你没事吧?有没有摔到哪里?

师:当天气变冷了,她会——

生:叫我多穿一些衣服。

师:当你一个人独自在外地,她会为你——

生:她会为我感到担忧,会很想我。

师:她心里会想——

生:她心里会想,我的孩子会不会照顾自己。

师:吃饭的时候,她总是会——

生:不停地给我夹菜,让我多吃点。

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都有母爱的存在。下次写关于母爱的作文时,你还会像以前那样没东西可写吗?只要你善于发现,母爱就在我们的身边。

师:母亲的爱让我们感动,那么,父亲的爱又是怎样的呢?

(师指名读)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严厉、对孩子的文采要求严格。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父亲对孩子要求严格?

生:我看这首诗糟糕透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师:咱们来看看这个扔字,换成放字,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扔字更能体现出父亲的态度——觉得我写的诗很糟糕。

师:你还从哪里看出父亲的严厉?

生: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师:后面这个是什么句子?

生:反问句。

师:你能够把它改成陈述句吗?

生:这世界上糟糕的诗已经够多了。

师:如果把文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好不好?

生:不好,因为反问句更能体现父亲的态度很严厉。

师:这是不是代表父亲不爱我呢?

生:不是。

师:我觉得可能是的,要不然,父亲怎么会这样打击我呢?母亲就不同了,母亲是那么的慈爱。咱们来比较父亲和母亲说的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父亲和母亲的话)

师:跟母亲的慈爱对比,你觉得父亲是不是不爱我呢?说说你的看法。

生:不是,父亲也是爱我的,只是父亲对我比较严格,他也是为了我好。

师:说得真好!是的,父亲并不是不爱我,只是他的爱隐藏在心里,而表现出来的却是严厉。

师:比如:当你摔倒的时候,他可能会——

生:命令我自己起来,而且不准哭。

师:当你做错事了,他可能会——

生:教育我,要我以后不能再犯同样的错。

师:当你调皮捣蛋的时候,他可能会——

生:严厉地训斥我。

师:父亲为什么要这样严厉地对我们?

生:因为他是为我们好,不溺爱我们。

师:原来,父亲的爱就隐藏在这里啊!所以,到最后,巴迪终于明白了——

生: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师:下面,就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一写你的父亲或者母亲给你记忆最深刻的某一个瞬间。注意抓住父亲或者母亲的神态、语言或者动作描写。

(生练笔,师巡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实录+点评-第1张图片

(生汇报,师点评。)

师:这节课,我们就先学到这里。下课!

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情感-交往 型课堂透视分析

爱因斯坦曾说: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是必需的,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他者、学生与自我的情感交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充分完整的体现了以上情感交往,以下是我的反思总结。

1.与文本的情感交往

1.1情感对话导入,激发学生与文本交往意愿

激发孩子与文本交往意愿是情感-交往型课堂的第一步。如果一位教师,只能用 淡淡的情感,淡淡的语言,讲着淡淡的知识,这样淡淡的上着课,学生一进课堂就像掉进冰窖一样,怎么能激起学习兴趣?作为老师课堂情感教育是不容忽视的。范锦飘老师在教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采用了谈话导入:你们的父母是怎么爱你们的?,触及了学生情绪领域,唤起了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要学。

1.2阅读指导引导学生从入情到动情

儿童的情感总是处于动态之中。在初读课文后,学生与文本交往的热情会小幅度减退,这就需要教师精读的指导,使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中动情。

范老师首先从课题切入,抓住两个关键词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指导朗读投入感情;然后通过两组词的认读,指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既解决了生字词的障碍,又无形的串联故事情节,为后面的动情做好了铺垫;再指导默读,提要求:看课文第1-14自然段,一边默读,一边用横线画出描写母亲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父亲语言和动作的句子。通过这样指向性的指导,直指教学核心;最后范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描写母亲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体会母爱,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借助中外文学史上对母爱描写的语句和说话训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内心情感,从而实现了学生由入情到动情的过渡。

在学生入情到动情这一过程中,教师语言情境的创设显得尤为重要,正是范老师朗读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使得从言语内容到情感体验,再到言语形式,深度情感交往真实地发生。

2.与他者的情感交往

2.1通过教者寓情于教让学生产生交往意愿

不言而喻,情感-交往型课堂是指充满情感的课堂,其根本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忽视了情感的投入,或者说教师从主观上将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进行填鸭式教学。寓情于教通过老师情感的投入影响学生课堂表现的转变,比如上课时,教师在学生回答完正确答案后给予赞美肯定的评价,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以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教育隐形的角落。还可以发挥非言语优势(手势、面部表情等),配合有声言语使用,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更易被学生接受。

范锦飘老师以其亲切的话语、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对其产生好感,让学生有表达与交流的欲望。他提出的问题指向性明确,面对学生不在点上的回答,他微笑示意其多思考,然后指导学生朗读父母之间的对话和比较阅读。课堂情感状态的主导者是教师,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是面带微笑的,那么这样的课堂氛围一定是宽松愉快的;板书时微微下蹲这个行为,是真正爱孩子心里有孩子的外显;语言幽默风趣,课堂氛围宽松愉快,更容易引导学生表达与交流。

2.2通过教者有效引导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

生生互动是情感课堂的核心要素,是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保障。生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具体情境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首先把握时机进行行之有效的互动。在课文导入前,范老师首先提出:这个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然后指名学生朗读互动交流,抓住关键词示范朗读,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区分开来,读出不一样的语气。

其次优化设计让学生保持充分互动。范老师课堂提问很有艺术,比如在分析父亲糟糕透了的爱时,提出了疑问:我觉得父亲可能是不爱我的,要不然,父亲怎么会这样打击我呢?这样的提问互动将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促成学生结合自己的发现去分析父亲隐藏的爱这一过程。

最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互动。比如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你从哪里感受到父亲对孩子要求严格?——你还从哪里看出父亲的严厉?这一教学过程的形成是在学生朗读关于父亲句子之后的,在学生对于父亲这一形象有了概括的基础上,范老师提出了进一步的教学,启发学生通过遣词造句进一步感受父亲糟糕极了的爱,完成情感交流互动。

3.与自我的情感交往

3.1立足课内,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自我交往与情感创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程学习中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告诉我们要将生活的真实情境与文本情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宽阔且贴近他们成长的环境,其中角色效应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主体,通过缩短心理距离,促进师生情感互动,引导学生自我交往与情感创造。

这就是母爱,这种爱就隐藏在母亲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只要用心,你也可以去发现。比如:当你摔倒的时候,她可能会——

并且关心地说——

当天气变冷了,她会——

当你一个人独自在外地,她会为你——

她心里会想——

吃饭的时候,她总是会——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都有母爱的存在。下次写关于母爱的作文时,你还会像以前那样没东西可写吗?只要你善于发现,母爱就在我们的身边。

这个环节的设计很巧妙,范老师通过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去理解和感悟。教者在指导学生朗读母爱句子的同时,让学生回想自己的母亲曾经为自己做过的事,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自我情感交流。

解读课文与课文的朗读这一过程也一定程度促成了学生的自我情感交往。范老师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设计了四个不同层面的朗读,尤其是第四次的朗读。(指名读)感受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你从哪里感受到父亲对孩子要求严格?——(提出疑问)这是不是代表父亲不爱我呢?-——(师生分角色)朗读父亲和母亲说的话,感受父亲的爱。

父亲并不是不爱我,只是他的爱隐藏在心里,而表现出来的却是严厉。比如:当你摔倒的时候,他可能会——

当你做错事了,他可能会——

当你调皮捣蛋的时候,他可能会——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实录+点评-第2张图片

父亲为什么要这样严厉地对我们?

最后,巴迪终于明白了——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语言训练,体会父爱与母爱的不同,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父母爱的不同表现,使学生思考走向深入,使学生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真正含义理解的更为透彻,实现了自我情感的创造。

3.2读写迁移,学用结合,直接引导学生自我交往与情感升华

下面,就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一写你的父亲或者母亲给你记忆最深刻的某一个瞬间。注意抓住父亲或者母亲的神态、语言或者动作描写。

这一环节是在深度解读文本之后进行的,这个时候学生对于父爱母爱不同的表现理解更为深刻,通过读写迁移,引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写下父母爱我的某一个瞬间,使主题进一步深化,做到了学用结合,直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情感交流与升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比较充分完整再现了情感—交往型课堂,促成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他者、学生与自我的情感交往。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者用多种情境策略促成了这三类交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