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保护十三陵(清朝为什么不毁十三陵)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09月14日09时50分27秒 328 0

清朝为什么保护十三陵(清朝为什么不毁十三陵)-第1张图片

清入关之后,十三陵的命运并不坏。

也许因为多尔衮打的是清除闯贼,替明报仇的口号,自认是继承明朝正统的原因,也可能是为了安抚汉民,总之清朝从地位不牢固到坐稳江山,一直对明十三陵保护有加。

在守护陵寝的人员方面,清廷设司香内使,即守陵太监。这一职位始设于顺治元年(1644年)七月,长陵而下每陵设有四人。同年十一月始,命除定陵不设外,每陵改设为二人。顺治八年(1651年)五月,根据清世祖谕旨,设定陵太监,员额同其他十二陵。顺治十七年(1660年)因停定陵祭祀,故太监亦裁撤。康熙年间,定陵以外十二陵计设太监22名。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全部裁汰。

除了司香内使外,清廷还设陵户来负责看守陵园建筑及近陵树木。这一职位始设于顺治元年八月,每陵设24名,给田22顷。

清朝建立以后,明朝时所制定的有关陵寝的各项禁令以及陵寝兆域内不准随便出入的制度等一概被废除。此后,陵区内的果园、陵监因此而衍成为自然村落,陵区外的农户也不断迁居陵区之内,形成新的村落。

虽然针对十三陵的禁入令放宽了很多,但陵区内的建筑、坟墓以及周边树木等仍在严密保护之列。除了增设上述职位来具体负责护陵之外。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朝,皇帝还亲自亲降谕旨责令地方官员勤加稽查,命令守陵人员敬谨防护。顺治十六年(1659年)颁布的保护明十三陵的谕旨又由朝廷镑刻在长陵宫内的龙跃碑上。

对待破坏明十三陵的案件,清廷也严加惩处。例如顺治三年(1646年)三月,本县农民王科等七人盗发郑贵妃墓,事发后,被官府斩首弃市。

光绪七年(1881年)陵区内的土地除历年准许耕种的部分外,私垦情况又渐严重,有的甚至垦至大红门正道及长陵碑亭石柱根处。为此,户部于光绪八年(1882年)议定:将私行招垦之地立即封禁。其各陵酌中定界,概以宝城宫墙外三丈为度,伤州明立界石……凡墙外三丈以内垦种之地,无论系延恩侯诚端招垦或系民间旧有,一律封禁……间有侵占明堂正路及大红门正道,并总碑楼石柱根者。并即封禁。……至封禁界内原契照之民地,另觅他地拨补。其延恩侯诚端私租,及民间侵占明堂正路之地,应不准拨补。

此议经大学士李鸿章及直隶总督张树声等核定审改为,……明代原设保护陵基之群墙,相距宝城、宫墙不过一丈五六尺,现改定三丈,较原数增至一倍,足资保护。他们还提议,随时认真察查防护,不准稍有越垦……其界外无碍之地,照旧昕民承种,庶免失所。

此奏呈上后,光绪皇帝谕令:著直隶总督、天府尹责成霸昌道督伤昌平州知州,按照户部此次议定界限章程办理。界限以内垦种之地,一律腾出封禁,以资保护。如再有越垦情事,即将该知州严肃参处。

在这种严防死守之下,清朝时的十三陵并没有受到过大的人为破坏,保护还算完好。但毕竟经过时光的淘洗,原貌早已不复得见。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顺治、康熙年间:十二陵惟茂陵独完,他陵或仅存御榻,茂陵则簨虡(sǔn jù,悬挂钟磬鼓的木架)之属犹有存者。

清朝为什么保护十三陵(清朝为什么不毁十三陵)-第2张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明十三陵成为一处著名古迹。到今天,十三陵更是在北京必去5处景点榜上有名。2013年1月,十三陵茂陵、泰陵、康陵、庆陵、永陵和德陵开始有条件开放接待游客参观。

清明期间,明十三陵景区会举办明朝皇家祭祀祈福大典,再现万历八年清明节神宗奉两宫太皇太后谒祭长陵的场面。万历皇帝将身着青色四团龙圆领窄袖袍,头戴乌纱翼善冠,从长陵祾恩门东门进入,虔诚地带领文武百官完成读祝、上香、跪拜、奠帛等礼仪。

清朝为什么保护十三陵(清朝为什么不毁十三陵)-第3张图片

陵区之中草木深深,明朝那些事儿,写在史书上,埋在泥土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