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简介(巴尔扎克:痴迷中国的文坛巨匠)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09月23日22时15分48秒 430 0

巴尔扎克简介(巴尔扎克:痴迷中国的文学巨匠)

说到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相信很多人不假思索就能说出名字,那就是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简介(巴尔扎克:痴迷中国的文坛巨匠)-第1张图片

巴尔扎克简介(巴尔扎克:痴迷中国的文坛巨匠)-第2张图片

巴尔扎克,全名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年5月出生于法国中部图尔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部《人间喜剧》收录了90多部部长、长篇小说和短篇故事,2400多个人物,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提供了一个法国“社会”,尤其是巴黎的上流社会。这部巨著也因其现实主义色彩和精辟的分析奠定了巴尔扎克的文学大师地位。

15世纪至17世纪是地理大发现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东西方交流更加频繁。据相关史料记载,1660年前后,每年达加马开辟的东西航道上航行的商船多达2万艘。再加上欧洲商人和传教士在中国的影响,在18世纪的欧洲,形成了思想上对中国文化、道德和思想的尊重,物质上对中国器物和利益的热衷,掀起了一波“中国热”。生于1799年的巴尔扎克,虽然没有赶上这股“中国热”,但他对中国的热情和求知欲并不亚于当时的民众。

巴黎巴尔扎克故居馆长伊万·加缪曾说,“巴尔扎克一直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虽然他从未到过中国”。巴尔扎克的中国情结源于书籍对他的影响。巴尔扎克从小爱读书,父亲那间堪比图书馆藏书的书库是他少年时代的乐园。有一次,他偶然看到了父亲收藏的很多关于中国的历史经典和书籍,看完之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以至于在他开始创作作品之后,巴尔扎克在作品中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虽然他本人从未到过中国,但巴尔扎克的一两个朋友是到过中国的旅行者,这补充了他对中国的了解。

法国画家奥古斯特·博尔格特就是其中之一。奥古斯特在鸦片战争早期到过中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绘画和素描。在此期间,他还写了许多长信给他在巴黎的朋友,介绍他在中国南方的所见所闻。回国后,他把这些信和画组合成一本书《中国和中国人》,出版了。除了通过这本书更多地了解中国,巴尔扎克还是好朋友的书《中国和中国人》

在从各种渠道,尤其是广泛阅读了有关中国的书籍后,巴尔扎克曾自豪地说:“理论上,我了解中国的一切,所以我有一个社会与生俱来的判断力。”或许巴尔扎克的话有些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巴尔扎克确实比很多欧洲人更了解中国。比如,据我们所知,在与巴尔扎克同时期的外国作家中,没有人的作品比巴尔扎克融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据不完全统计,巴尔扎克在作品中描绘的中国器物有十几类,有各种用于装饰的小物件,有各种漆器、瓷器、木器,还有各种造型奇特的长颈或鼓肚的中国花瓶。从这里可以看出巴尔扎克对中国物件的喜爱和熟悉。

除了在器物等细节上融入中国元素,巴尔扎克还将自己的“中国情结”融入到人物身上,体现在人物背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方面。比如《欧热妮·葛朗台》中的查理对中国充满向往,梦想去东方冒险;《禁忌》中的埃斯帕侯爵(Marquis Espa)是个“中国迷”,喜欢学习中文,给孩子讲中国历史。比如《烟花女子的荣辱》在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中写道:“她的皮肤像中国宣纸一样细腻。”在《幻灭》中写道:“美丽的眼睛上,眉毛好像是中国画家写的”,在《碧翠丝》中写道:“如同中国画家画的。”诸如此类,巴尔扎克的作品和人物中有很多中国元素,他精妙的笔触隐藏着他对中国文化的全部热爱和向往。

巴尔扎克一生没有到过中国,但他通过无数的相关书籍、周边的耳闻和传闻,补充了这个空的不足。所以中国其实是巴尔扎克的一个远近之地。虽然他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全面,但这个金色幻境中的想象国度,不就是巴尔扎克心目中理想完美的社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