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灶王爷上香说什么话(求灶王爷办事上香讲究说什么)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10日23时26分57秒 272 0

给灶王爷上香说什么话(求灶王爷办事上香讲究说什么)-第1张图片

今天腊月二十三,是腊月里一个较为特别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不仅是小年还是民间送灶王爷的时间。

不过最初的祭灶应当是在腊月二十四,晋朝的《风土记》就有这样的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这一时间一直延续到清朝后期,此后皇家为了“节省开支”便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的这天顺便也把祭灶给安排了,从此北方便沿袭了腊月二三十进行祭灶的习惯,南方则依旧按照原来的时间进行。

给灶王爷上香说什么话(求灶王爷办事上香讲究说什么)-第2张图片

由于稻米历来就是我们的根本主食,相较于西方的易于烘烤保存的面包而言,稻米无法实现一次煮熟长期保存,只能随食随煮。

“柴”就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七宝“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排在第一了,其在古人心中的地位是可想而知的,没有柴就意味没有煮熟食物的燃料,可以说饥荒的时候后面的六宝都可以没有,只要有柴还可以煮野菜树皮度日。

灶神的传说由此而来,据说是玉皇大帝派到凡间专门监察每家每户的作为,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便上天汇报,玉皇大帝便根据这些汇报来定赏罚,汇报完了又会在新年这天回来继续司职。

为了能够让灶王爷多说几句好话,民间百姓可谓是煞费苦心,这“忌3样吃3样做3样”便由此而来。

给灶王爷上香说什么话(求灶王爷办事上香讲究说什么)-第3张图片

一,忌3样

民间关于宜忌的讲究最为繁多,而且几乎都是封建思想与迷信所致,这祭灶的忌讳亦是如此。首当其冲的就是“女不祭灶”,因为五行中灶为火,灶君为阳,所以也应当由代表阳的男性主祭。

其次就是传说中的灶王爷是个美男子,在“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观念下,他们认为灶王爷的心智会受到美色的干扰,而女子也容易因灶王爷的容貌而产生“红杏出墙”的念头。

所以古代的大部分地区都是不许女性主祭的,不过让家庭主妇来主祭的地区也是存在的,上世纪的农村更变得非常普遍。所以忌与不忌似乎并不影响什么,不过是自身内心观念的体现罢了。

给灶王爷上香说什么话(求灶王爷办事上香讲究说什么)-第4张图片

其次就是忌讳在小年这天杀生,俗话常说“过了小年就是年”,古人认为这是新年的开始,应当是喜庆的一天,而杀生无疑与这样的气氛极不相符。

所以他们通常都会在这天吃素,也有人在小年之前便准备好肉食。最后就是忌讳在小年讨债,本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人情世故里既辛苦又容易得罪人,如果在一年的开始就讨债,那他这一年都会在讨债的路上。

同时也忌讳赊欠,这天买东西不能欠账,也不能赊账,因为俗话说“小年欠一天,新年欠一年”,谁也不想一直欠别人,同时也不想被别人一直欠,所以想从一年的开始起个好头。

给灶王爷上香说什么话(求灶王爷办事上香讲究说什么)-第5张图片

二,吃三样

因为祭灶是跟灶王爷上天言事有关,所以还得先为他准备些好吃的。“祭灶糖”就是其中之一,有的地方称之为糖瓜,其作用都是一样的。

就是在祭灶当晚,当仪式进行到尾声的时候便在揭下的灶王爷画上用灶糖抹一下灶王爷的嘴巴,这就是俗语“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的由来。

其次要吃的就是“煮玉米”,因为有了小年不杀生的习俗,所以很多山区都用吃玉米的习俗来庆祝,俗话“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便与此相关。

最后便是万能的节庆饮食——饺子,俗话说“出门饺子迎风面”,所以煮饺子是要给灶王爷送行,由于灶王爷是阳神,所以饺子数量也要用阳数也就是奇数,送完了再回锅后人就可以吃了。

同时这天的饺子馅很多地方都只用白菜,据说是跟“百财”谐音有关,寓意财运滚滚。

给灶王爷上香说什么话(求灶王爷办事上香讲究说什么)-第6张图片

三,做3样

除了忌和吃,还有三样事情是祭灶这天需要做的。其一就是要在进贡上香祈福等祭灶仪式结束后取下灶王爷的画像,在用灶糖抹完灶王爷嘴巴后就要把这幅画像烧掉,只能烧不能撕以示恭送。

而再接灶神通常是在腊月三十除夕夜里吃过团圆饭后,此时将厨房灶台收拾干净再在神龛里贴上新的灶神像,也有一些地区是正月初四迎接灶神。

其二就是要在小年这天把破损的锅碗瓢盆清出来通通不要,一是象征辞旧迎新,二是吃饭的家当通常又拿来比喻来年的事业,三是团年的时候亲朋满座,破损的饭碗容易伤人。

其三就是做到全员参加,河南地区还有“祭灶不祭灶,全家都来到”的俗语,所以那些在外上工的家庭成员也要在这天赶回来。如果是干儿女则还需要带上灶糖、烧饼、鞭炮、香表和一只大公鸡来参加以表示是该家庭的正式成员。

给灶王爷上香说什么话(求灶王爷办事上香讲究说什么)-第7张图片

总而言之,因为灶王爷的传说而衍生了五花八门的规矩。不过历史却证明这源于古时候人们的认知局限,如今祭灶的习俗已经不那么常见了。

其实早在古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灶神的待遇也逐渐江河日下,从最初的黄羊、豚酒到魏晋南北朝的“用酒灌醉”再到宋朝已经开始用“胶牙饧”来粘住灶神嘴巴的地步。

不过祭灶的初衷并非祭神,周朝的时候称之为“纪灶”,其目的是为了感恩教人吃熟食的“先灶者”,用“纪灶”的方式来纪念他们显然才是根本,才是我们真正应该铭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