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权势到底有多可怕(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能够成功)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16日16时15分41秒 178 0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权势大到了可以和太子李建成分庭抗礼的地步,甚至隐隐威胁到了唐高祖李渊的帝位。

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有一串很多、很长的职务名称,可这些职务是什么意思,都代表了什么权力,可能就不是很清楚了,今天我就详细给大家解释一下。

李世民权势到底有多可怕(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能够成功)-第1张图片

617年,李渊从太原起兵,往长安方向攻打,意图效仿当年的刘邦,先占领关中地区,再进一步图谋天下。

大军分为三部分,左军交给长子李建成统率,封为左领军大都督,右军交给次子李世民统率,封为右领军大都督,自己则亲自坐镇中军。

这个时候,李建成、李世民就是李渊名副其实的左膀右臂,且地位几乎不分高下,古代以左为尊,李建成年龄又稍长,所以李建成压李世民一头。

到打下长安之后,李渊拥立代王杨侑为帝,自封为唐王,执掌朝政。此时,李渊封李建成为唐王世子,而封李世民为唐国内史。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所谓唐国,就是李渊被封之国,内史就是中书令,差不多相当于唐国最高的官职。从这时候开始,李建成作为李渊的继承人,李世民作为李渊最得力的助手,这个基调就已经定下了,直到玄武门之变前都没有变过。

李世民权势到底有多可怕(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能够成功)-第2张图片

621年,隋炀帝在江都宫变中被杀,杨侑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进封秦王,加授雍州牧。

现在暂停一下,给大家解释以上四个职务的意思。

先说说尚书令。汉武帝的时候,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提拔身边可信任又具有一定才干的人成立了“内朝”,对抗大臣们议事的“外朝”,为了彰显身份,汉武帝封参与内朝的人为“尚书”。在皇帝的buff加持下,很快尚书们的权势就超过了大部分朝臣。

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之后,干脆设立了“尚书台”,成为全国最高的行政决策机构。隋朝时,隋文帝杨坚建立了“三省六部制”的行政制度,其中三省就是中央最高决策机构,六部就是具体执行的机构。

因为六部属于尚书省的下属部门,所以尚书省的长官既能参与决策,又能掌控执行,所以权力格外大,远超其他两省。

尚书令,就是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可是,请大家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李世民的这个职位权力很大。因为尚书省太过重要,所以从设立之初,就从未真正交给大臣过。

隋文帝时是任命皇子杨广为尚书令,隋炀帝时干脆不设此职,所以尚书省的具体事务是由尚书令的副手——尚书左仆射负责的,这才是最有实际权势的人。

隋文帝是,高颎担任此职,执掌朝政;隋炀帝时,杨素于是担任此职。后来杨素升任尚书令,其实是杨广故意架空他的做法。

李世民担任尚书令时,李渊任命的尚书左仆射是他的老朋友裴寂,而裴寂偏偏和李世民矛盾很深,因为李世民的亲信刘文静就是被裴寂害死的,所以只要裴寂在,李世民这个尚书令是没什么实权的。

事实上,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战,基本不到尚书省办公,六部的尚书也是直接向裴寂汇报工作。因此这个官职对于李世民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更类似于虚衔。

李世民权势到底有多可怕(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能够成功)-第3张图片

再说说右武侯大将军。大家都知道,隋朝实行的是“卫府制”,就是天下的兵马都是耕种土地的农民,需要战斗的时候就集中起来,平时则由“军府”负责。

这些士兵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轮番到长安来进行守卫工作,称为“番上”。而来到长安的士兵,和京师原有的禁卫军一起,由十二府分别统领,隋炀帝时,又增加了四府,所以改称“十六府”。各府长官成为“大将军”。

唐初和隋朝的军制是一样的,实行的也是这个制度。十六府中,有十二府是统率来“番上”的府兵,其他四府统率京师固有的禁军,其中大家熟悉的左右千牛卫,就是负责贴身侍卫皇帝的。

那么,很显然李世民所担任的右武侯大将军,就是右武卫的长官,统率的是“番上”的府兵。

这样大家就该清楚了,右武侯大将军有一定的兵权,但并非多么重要。首先,最接近皇帝的内军他管不了。

其次,即便是守卫京师的外军,他也只是管其中的十二分之一罢了,远远到不了左右京师局势的地步。所以,右武侯大将军对李世民来说,不过是鸡肋而已。

秦王,这个是爵位,李世民作为李渊的嫡次子,被封秦王乃是理所当然的事,似乎并没有多少可说的。

李世民权势到底有多可怕(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能够成功)-第4张图片

比较有趣的是雍州牧这个职位。雍州是传统的汉地九州之一,地域位于今陕西、宁夏全境及青海、甘肃、宁夏、新疆部分、内蒙部分。李渊刚登基的时候,上面这些地方,唐朝还只是掌握了一部分。

直到后来李世民打败了薛举之后,才算拿下了整个雍州。但问题是,雍州的治所,就是在长安。或者简单来说,长安城是在雍州地区的。

理论上来说,雍州范围内的大小地方官员,是直接对李世民负责的,汇报工作也是向李世民汇报,就像六部尚书向裴寂汇报工作一样,李世民在雍州的实权是很大的,比如安插自己的亲信,或者搞些地下活动之类的,还掌握有一部分雍州的军队。

因此,在以上四个职务之中,真正最有实权的,其实是最不起眼的雍州牧,但其地位也不过类似于宋朝的开封府尹,要说能和李渊对抗,那就无异于痴人说梦了。

李世民权势到底有多可怕(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能够成功)-第5张图片

618年,李世民打赢薛举之后,李渊又加封了四个头衔,分别是太尉、左武候大将军、凉州总管。

太尉是三公之一,正二品,名义上是天下武官之首,但那是在秦朝时候的事了,在唐朝太尉只是一个地位很高的虚职罢了,通常只是作为加官来使用,并无丝毫实权。只是因为李世民以前的职位最高都是正三品,所以加封太尉,以提高到正二品罢了。

左武侯大将军,和右武侯大将军差不多。前文我们说过,这个职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同时兼任左右武侯大将军,就掌握了京师六分之一的“番上”府兵的力量,已经有一定的话语权了。但是,仍旧未到一锤定音的地步。

凉州总管这个职位,其实也是虚职。因为凉州是雍州以西的地区,李世民打完薛举之后,本来打算一鼓作气,直接把更西面的李轨给收拾了。

可没想到,李世民还未出兵,李轨就因为内乱自己灭亡了。李渊封李世民为凉州总管时,是在决定打李轨之前,目的也无非是鼓舞士气,而因为李轨的灭亡并非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所以这个官职更类似于虚衔,事实上李世民根本没到凉州去任职,只是遥领而已。

而打赢刘武周之后,李世民又多出来一个益州道行台尚书令。这个职务的意义和凉州总管差不多。

因为益州道可以理解成是整个西南地区,而当时的西南地区,主要是掌握在以萧铣为首的南方割据势力手中。

李渊授予李世民这个职位,当时是有些“画大饼”的味道的,对李世民来说也并未增加任何实权,只是李渊希望李世民接下来能够打下西南地区而已。

遗憾的是,还没等李世民出手,唐朝的另一位名将李靖,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辅佐李孝恭打垮了南方的萧铣。所以,李世民基本上没有对益州道用兵的机会,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也就就不存在。

李世民权势到底有多可怕(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能够成功)-第6张图片

然后就是高潮了,家都知道,李世民在武德四年,先后在虎牢关活捉窦建德,又逼迫在洛阳的王世充投降,既有名的“一战灭两国”。

班师凯旋之后,李渊认为自古以来旧的官阶与特殊功劳不相称,于是另外新创了一个职位,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加领司徒位在王公之上。这两个职务,才是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甚至是皇帝李渊相抗衡的根本。

司徒也是三公之一,位在太尉之上,这样李世民就一人独占三公之二,地位之高,无以复加。不过,司徒和太尉一样,都是虚衔,对李世民的实权并无增加。

重点说一下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这个职务。前面我们说过,刘秀在中央建立了尚书台,而到了魏晋时期 ,由于天下大乱,各地的事务管理和军队调动十分复杂,朝廷就在各地设立了类似尚书台的机构,进行有效管理,成为“行尚书台”,简称“行台”。

后来随着局面的复杂化,小的行台已经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了,于是在北魏时,就将数个行台合并成为一个“大行台”,这个大行台的最高长官,称为尚书令,可以理解成是这个地区的所有事务的最高决策者。

陕东道是指整个陕西以东,整个北方地区。李世民占领洛阳之后,奉命留在当地,一方面整理军备,一方面安定民心,时间长达半年之久。李世民在城中广结名门望族,安插自己亲信,经营洛阳,还娶了当地京兆韦氏的一对姐妹,在当地威望很大,根基很深。

在和李建成争夺储位时,李渊曾提出让李世民离开长安到洛阳去,但这个提议遭到了李建成的强烈反对,因为李建成深知李世民在洛阳的势力很大,而且根深蒂固,一旦离开长安,回到洛阳,那么自己就再也没有办法对付李世民了。

从一定意义上说,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这个职务,相当于掌握了当时中原地区的一半,有着和长安分庭抗礼的资本,如果李世民离开京师,仅凭这一个职务就足以和李建成对抗。

因为在陕东道内,无论是安排官员,还是调动军队,都是李世民说了算,有的时候甚至不必向李渊汇报,因此这是李世民的大后方,也是他的“家底”。

李世民权势到底有多可怕(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能够成功)-第7张图片

接着再说一下天策上将。天策上将,是正一品武将,地位还在三公之上!所以,在正常官职当中,唯一能比天策上将更高的,就只有文官体系中最高的三师了。

所谓三师就是太师、太傅、太保,你可以理解成皇帝的老师。李渊就算脾气再大,也不可能加封李世民为自己的老师。

不过,武德年间,三师的位置一直是空置的,因此已经没人有比李世民的天策上将更高的职位了。

除了无上的荣耀之外,天策上将这个官职,给李世民带来的最大的实惠,比如李渊给了李世民两个铸币的炉子,这就相当于是给了李世民一部分铸币权。以后李世民如果缺钱了,可以直接自己铸钱,不怕不够花。

然而,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李世民成为天策上将之后,就可以自行开府,招募官员了。简单来说,就是给李世民一个在朝廷当中,合法建立一个小朝廷的权力。这个权力,原本是太子才有的。

古代皇帝为了能让太子平稳接班,通常都允许太子开府,打造自己的班底。太子府被称为东宫,宫内设置有太子宾客作为太子侍从官,虽然多为闲职,但也有品级,将来一旦太子即位,这帮人就立刻飞黄腾达,因此太子是非常容易招揽人才的。

当然,皇帝往往也会对此加以制衡,太子太师、太子詹事这种重要的职位,往往都是皇帝亲自任命的。即便如此,太子府中也往往是人才济济,比如魏征的职位就是太子洗马。

李世民在任天策上将之前,官职再大也没有开府的权力,如果公开招揽人才那就是非法的,而偷偷摸摸的干,又能招揽到多少人呢?何况名不正则言不顺,你给不了名分,人才凭什么跟着你混?当然,像长孙无忌、尉迟敬德这样死忠于李世民的除外。

而成为天策上将之后,李世民就可以公开招人了,除去他在军队中收揽的忠实部下之外,像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是这个时候招揽来的。有了这些人,李世民就有了和太子李建成相抗衡的资本了。

另外,玄武门之变是在武德九年,而在武德八年的时候,李渊还“提拔”了李世民一下,任命其为中书令。

中书令就是中书省的长官,这样在“三省”之中,李世民一人独占两省,虽然尚书省仍然是裴寂把持,但中书令可是实实在在的宰相之职。

即便在天策上将的光辉照耀下,中书令的意义依然重大,这意味着李世民有了合法的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的权力。换句话说,如果有重大的行政动作,是必须要召李世民进行讨论的。

李世民权势到底有多可怕(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能够成功)-第8张图片

单纯的就官职的比较来看,李世民的确已经位极人臣,但再怎么说他也是“臣”,而李建成作为太子,那是“君”,所以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地位是不如李建成高的。

而且,发动兵变重要的不是看职位高低,而是看手里有多少兵力。李建成作为东宫太子,有自己的直属卫队,称为“东宫六率”。

所谓“东宫六率”,其实和十六府差不多,只是统率的府兵没那么多而已,但在京师之中,太子是除皇帝之外唯一有直属卫队的。虽然是轮流在太子府值班宿卫,但其实力也不弱。

除此之外,李建成还招募了二千多名勇士为东宫卫士,分屯于左右长林门,因此称为长林军,这是李建成手里的王牌部队,严加训练,战斗力极强。

相反,李世民只能借着天策府的名义,偷偷地组建自己的军事力量,规模当然不如长林军和东宫六率,但是在精锐程度上,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李世民历经多次大战,在军队中有着极高地威望,从中挑选出一部分精锐进入天策府,恐怕不难。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心腹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以及苦心经营的八百多精锐军士,在玄武门伏击李建成和李元吉,将其击杀。

而得到消息的东宫卫士和齐王府的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将领得知李建成遇害,带领二千兵马猛攻玄武门,差点打进宫中,随后又转攻秦王府,若不是尉迟敬德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吓退敌军,恐怕李世民一家子也活不下来。

最后,还是尉迟敬德逼着李渊下旨,这才稳定住了局面。从这一点看,李世民的军事力量还是远远不如李建成。

毕竟后者在李建成已死的情况下,还几乎灭了李世民一家,如果李建成当场逃脱,恐怕顷刻之间就胜负易手了啊!

李世民权势到底有多可怕(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能够成功)-第9张图片

综上所述,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权势的确很大,已经到了可以威胁皇帝李渊、太子李建成的地步,但是,绝不能说他的实力已经凌驾于二人之上,且不说李渊是皇帝,只是李建成的东宫卫队和长林军,也绝对可以碾压李世民的天策府。

而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也只能采取偷袭的办法才得以侥幸成功,当天晚上只要有一点点疏漏,可能历史就会完全改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