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挖掘定陵毁坏文物带来的教训(定陵发掘是个错误)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15日21时34分48秒 261 0

迄今为止,我国主动挖掘的帝王陵墓只有两处,一处是殷墟商王墓,一处就是明定陵。

定陵的挖掘成了考古上的一处转折点,从那之后,我国就立法规定“不得主动发掘帝王陵墓”。

考古挖掘定陵毁坏文物带来的教训(定陵发掘是个错误)-第1张图片

这是为什么呢?

定陵的发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史料记载的不足,丰富了人们对古代丧葬、生活、习俗的认识,但它造成的破坏却是难以估量、难以挽回的。

首先,对珍贵文物的破坏。

(1)数以百计的丝织品

定陵共出土了3253件金器、银器、玉器、瓷器、丝织品等文物,光各种袍料、匹料和服饰用品就多达600多件,其中尤以万历皇帝身穿的缂丝十二章衮服龙袍和皇后的罗地洒线绣百子衣最为珍贵。

学过考古知识的人都知道,出土前文物长期处于一种密闭、无光、缺氧、湿润的环境中,如果环境被突然改变,就会发生各种物理、化学的反应,破坏文物自身的稳定性。

所以,一般都要在未挖掘前对环境进行采样,以便为文物的保存提供一个样本。

可遗憾的是,当时参与挖掘的考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急于求成,在没有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就仓促打开了地宫的大门。

刚出土时,这些丝织品鲜艳夺目,跟新的一样,但很快就被碳化,不仅颜色发黑质地发硬,连纹理结构也看不到了。

再加上当时保护文物的技术、观念落后,安置文物的库房设施简陋,出土的文物纷纷变成了碎片,失去了应有的研究价值。

尤为可惜的是,制造龙袍所用的缂丝技术工艺复杂、非常独特,现如今已经失传了。

我们今天在博物馆看到的展品,都是根据当时的图片和人们的想象,做出来的仿品。

考古挖掘定陵毁坏文物带来的教训(定陵发掘是个错误)-第2张图片

(2)帝、后的棺椁和尸骨

刚出土时,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躺在上等的金丝楠木椁室里,骨架完好,头发还有光泽。

但是当时定陵的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嫌地宫脏乱,就命人把本身质地坚固的棺椁全部扔出去了,虽然后来几经寻找,但再没见踪影。

如此对待珍贵文物,当时考古观念之落后,可见一斑。

残存的帝、后尸骨也没躲过一劫。

文革时期,定陵被当做“四旧”批斗,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被红卫兵一把火烧了。

所以,我们现在无从研究万历皇帝真正的死因,无法复原他们的容貌,无法追溯明王朝传承的DNA……

剩下的,只有无尽的遗憾。

考古挖掘定陵毁坏文物带来的教训(定陵发掘是个错误)-第3张图片

(3)珍贵字画

和丝织品的出土条件一样,字画对环境的要求也同样严苛。

深埋地下数百年之久的名贵字画一旦遇到空气,就会迅速风化,直至消失不见。

目前,定陵中保存下来的文物都是不易变质的金属、瓷器等,并没有见到任何字画的痕迹。

万历皇帝曾酷爱读书,他的陵寝不随葬任何字画好像说不过去。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那些珍贵的字画,由于保护不当,被永久损毁了。

第二,对学术的影响。

定陵的挖掘,是当时轰动中国甚至世界的一件大事。但挖掘工作结束很长一段时间,考古团队连一篇专业的发掘报告都没有对外发布,这让国内外对我国的考古水平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再加上,定陵文物遭受如此大的破坏,国内甚至有人把“考古”和“盗墓”等同起来,人人不屑于考古,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

定陵是一个教训,它教会我们,面对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敬畏才是最该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