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性质与意义作用)

35小吃技术网 推荐阅读 2022年11月28日22时19分32秒 331 0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1938年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针对当时席卷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在美国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

新政分为前后两段,1933-1934年被称为“第一次新政”,1935-1938年被称为“第二次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性质与意义作用)-第1张图片

富兰克林·罗斯福

发端于美国、后来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是由什么原因产生的,学界尚无定论,但最直接的爆发,却是由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崩盘引起的,它引来了无数连锁反应:

首先,工厂停产,工人大批失业。

股市的崩盘让人们对经济前景不再乐观,开始紧紧握住手中的钱不再消费。股市崩盘后的几个月内,新车购买量比9月减少了近1/4,1930年,耐用品消费额下降了20%。工厂被迫停产,大批工人失业。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性质与意义作用)-第2张图片

汽车大幅度降价

到1932年,美国已经有1150万人(即全部劳动力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失去了工作。那些没有失去工作的人,为了跟企业一起分担经济危机的压力,只好降薪,所以超过半数的人只能拿到原来工资的59%。

其次,失业和收入降低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在找工作的失业大军中,雇主因为想接纳技术更熟练的雇工,或者纯粹出于个人喜好和偏见,倾向于雇佣白人男性。

所以黑人、妇女和老人在工作市场中被边缘化,甚至有些雇主为了雇佣白人还会主动解雇黑人,这让美国的种族问题和女权问题更加突出。

农民也是经济危机的受害者,农产品价格下跌,而且大量积压,收入严重下降。他们早年为扩建农场和实现机械化而大量负债,债权人只能强迫他们出售财产以偿还拖欠的债务,很多人因此失去土地和农业用具,涌进城市。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性质与意义作用)-第3张图片

牛奶积压被倒掉

城市的失业者无力养家,很多人开始沦落街头,在城市的边缘和垃圾场搭窝棚居住。大股灾之后的几年,在路上流浪的的美国人大约有200万之多。

退伍军人因抚恤金不能发放,聚众游行,当时执政的胡佛政府只能出动军对进行镇压。

最后,银行大规模破产。

很多银行曾参加股市的投机行为,还有人到银行借贷参与股市投机,而股市一旦崩盘,这些钱就再也收不回来;工人失业后收入降低,一方面会蜂拥而上兑取存款,另一方面之前买东西分期付款欠银行的钱也还不上,这样银行就有得出没得进。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性质与意义作用)-第4张图片

人们蜂拥兑取存款以致银行破产

这些因素加起来,大批银行宣布破产。这让民众对银行更加不信任,银行也因此更难吸收存款。

然而这种情况,执政的胡佛政府却采取放任的政策。胡佛认为政府应该减小对经济的干预,对民众的救济可以依靠志愿者和社群内的救济网络。

然而,这些应对常规问题的救济系统,根本无力应付大萧条下的需求压力,相继垮塌。

面对严重的金融问题,中央银行美联储没能任何改善政策,经济学家们跟胡佛的想法类似,认为不应该对经济体进行干预,应该让市场淘汰掉那些表现不好的银行和企业。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性质与意义作用)-第5张图片

胡佛

对普通民众和广大私人工厂来说,他们越来越意识到,单靠市场调节,是无法走出经济困境的。要求政府干预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美国经济触底的1933年,宣称用“新政”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大萧条的罗斯福高票当选美国总统。随后,罗斯福就任总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采取了政策,强势干预经济。

那么,这些政策都是什么呢?

首先,恢复民众信心,解决银行危机。

罗斯福在就职演讲中说,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就是“畏惧”本身,并承诺将采取积极的、甚至激进的行动来对抗大萧条。

他富有感染力的乐观情绪帮助人们减轻了不断增长的绝望情绪,他用友好的“炉边谈话”向人们阐述方针政策,用极其平实易懂的语言,向大众解释了金融危机的起因和政府计划如何应对,赢得了广泛信任。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性质与意义作用)-第6张图片

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

罗斯福就任两天后,下令所有银行关门四天,等待国会讨论银行改革立法。随后,他推出《紧急银行法案》,法案保证了最关键的几家大银行的正常运转,制定了为其提供援助的政策,并对毫无希望的银行进行彻底改组。

此后的三天内,联邦储备系统中3/4的银行重新开张,一个月内,数十亿美元的现金与黄金重新流入银行,迫在危机的银行危机就此结束,人们的恐慌情绪得到有效缓解。

为了给政府援助银行提供足够的资金,罗斯福将政府职员工资和退伍军人养老金削减15%。

其次,通过控制农产品产量的方式,提高农产品价格。

1933年5月,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这个法案的核心是减少农业生产,结束农产品过剩的局面,使农产品价格回升,以此提高农民收入。

法案规定,7种基本商品(小麦、棉花、玉米、猪肉、稻米、烟草、奶制品)的生产者要对产量进行限制,政府建立“农业调整署”来分配农民的种植面积。

在这个法案下,40000平方公里生长中的棉花被犁除、茂盛的玉米没有采收而任其腐烂、600万只小猪被宰,由此造成的部分农民损失,政府会发给补贴。

政策实施后农产品价格上涨,“新政”实施后的三年内,农场的总收入增长了一半。然而,农业调整署更照顾大农场而忽视小农场,很多土地被闲置后,原来被雇来干活的佃户和工人却遭到驱逐。

1936年,《农业调整法》因被最高法院裁定违宪被废除,后来经过调整,大部分核心政策还是被保留了。

第三,拨款对失业者和农场主进行救济。

为解决就业问题,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和“土木工程署”,拨付资金兴建公共工程,比如修建道路、学校和公园。

从1933年11月到1934年4月,这个计划帮助400多万人在临时项目中找到了工作,截至1935年,工程署共支出33亿美元扶持了34599项工程计划。

罗斯福最满意的救济项目是“民间资源保护队”,这个项目专门救济18-35岁的男性。因为这个群体是家中的顶梁柱,还最容易滋生社会暴力。

几百万符合要求的年轻人被组织起来,居住在森林或者矿业中的营地,植树、建水库等等,不但缓解了失业问题,也维护了社会稳定。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性质与意义作用)-第7张图片

民间资源保护队的救济项目

农场主和房产主也需要救济,政府成立“农业信贷署”为其提供贷款。新政实施两年内,全美五分之一的农户拿到贷款恢复了生产。

第四,不太成功的工业复兴计划。

罗斯福政府成立“国家复兴署”,推出《国家工业复兴法》。为了提高工人们的购买力,这个法案规定:

1.各企业发给工人的工资每小时不低于30美分;

2.每周最长工作时间不能超过40个小时,还不能雇佣童工;

3.给予工人可以跟雇主协商涨工资的权力;4)为商品制定最低价格,不能用低于底价的价格谋求竞争优势。

但这个法案起到的效果非常有限。因为法案制定仓促,制定过程中依靠了大型企业家的帮忙,但企业家们本能地规避对自己不利的条款,所以条款中的各项规定,都没有强制执行的手段,所以基本成了一纸空文。

后来,这项法规也因为违宪被废除。

除了以上措施,罗斯福还解除黄金和美元的捆绑,让政府又更大地自由度通过向市场投放货币来调节经济;解除了禁酒令,以加大酿酒用的谷物的消耗量,为更多农产品找到了出口。

还大力发展西南部地区,通过组建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降低了美国南部居民用电的价格,使南部提早实现电气化,等等。

罗斯福的新政措施有效阻止了1933年灾难性的经济滑坡,局部地区出现了经济复苏,但并没有终结大萧条。截止1938年底,大萧条时期的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失业率仍维持在15%的高度,国民生产总值仍旧低于10年前。

直到二战爆发,大萧条才得以终结,大规模失业的现象才不复存在。而二战的到来,也让新政的很多措施画上了句号。

尽管如此,新政的某些影响却是深远的。比如,因为阻止了经济持续滑坡,为年轻男子提供工作救济,让美国稳定下来,没有像德国一样走向法西斯主义。

新政时期产生的某些制度或机构,如社会安全保障基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田纳西河谷管理局,以及工人组织等,至今仍产生着影响;新政的支持者形成了“新政联盟”,他们主宰总统大选直至1960年代。